1)第六十五章婚姻大事_红楼之贾府旁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荣国府以资助贾凝接下来考取举人功名为由,赏赐下了五百两成色较好的白银,外加黄金五十两,绸缎、布匹各千条,嵌金御笔一支,名家书帖、墨画各一套。

  由此可见贾母为了拉拢贾凝,下的手笔如此之大,这般大方阔绰,其中原因不外乎就是这几点。

  其一就是贾凝对主家并不亲近,没有共同感,借金银收买贾凝人心,万一真有大出息了也不会忘记贾府的恩德,反正这点钱财对荣府就是毛毛雨,显然他们不知贾凝不缺钱财。

  其二,贾凝今年不过十三岁,却一举中了堂堂一县案首,要知道这可不是通过院试考中的秀才,而且金陵县的案首含金量极大,历年来的金陵县案首在日后皆是考中了进士的大老爷儿。

  因此贾凝将来有极大可能考中进士,以后未必不能成为贾府在大周官场的强大助力。

  在之后贾母还有一个心思,她要为族中草子辈的后辈找一个人扛顶者,这样也不至于在数十年后,老一辈的人走了,贾府在朝廷中没有能说话的人。

  ……

  像贾凝这般有才华的族人,贾母还是有些欣赏的,谈不上厌恶,毕竟族里总算有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了,也算完她的丈夫贾代善在世前念叨的弃武从文的心愿了。

  对此贾母还是很积极的,之前只不过是苦苦没有机会,家中没有一个上进的,她也是毫无办法,有些人读书就是平庸,就如贾政这般的。

  贾母这次的决定自然同贾政说过,对此贾政也十分赞同,毕竟这点小钱对于荣国府来说就是一日的开销罢了。

  他欣赏贾凝的才识,也害怕贾凝因为没有钱财、支撑不住读书耗费的钱,毕竟在古代读书可是上业,十分耗钱的。

  不说天价的书籍,单说读书的必需品笔墨纸砧,这一套下来至少要几银子,读个一年半载,不,就说只读一个月,其所耗费的钱是哪个普通人家能受的住的?

  ……

  因为贾凝远在金陵县,并不知晓此事,母亲薛芸又不懂其中深意,于是在万分欣喜之下将之一一收下了。

  贾凝家的二进小宅中——

  宽阔的内院之中,薛芸同王氏坐在屋里的火炕上聊着家常。因为这炕翻新过,所以显得跟新筑的一般。

  上面铺几层厚厚的棉被,最上面又垫了几条绢布,不仅柔软,而且十分崭新。

  薛芸大大方方的坐在上面,一边拉着王氏的手,一边喜上眉梢,脸上的笑意不断,道:“凝儿昨日刚寄过来了信,说考中了秀才,荣国府这边第二日就派管家的凤丫头来给咱送礼来了,这算是什么事嘛,还说怕咱没钱银供凝儿上学,哼……”。

  王氏的脸色红润,脸上挂满了欣喜之色,倾笑道:“如此也好,不用白不用嘛,就是苦了凝儿这孩子,整日读书学习,从未见过他同玩伴一起玩,这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