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一章笑谈_红楼之贾府旁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入夜,贾凝临摹了一些字帖,还读了一些当代儒学的经典书籍,可谓是收获满满。另外又教了彩薇和晴雯两人半个时辰的书。

  之后贾凝便去休息了,深夜躺在床榻之上,周围的一切都如此寂静,他躺在榻上翻来覆去,直至子时还睡不着觉,不过偶尔失眠也是正常。

  因为睡不着觉,干脆起身在一旁的灯盏上点上了一根蜡烛,袭一身白纹布衣,倒也感觉不到冷意。

  贾凝坐在床榻上,思索着近日读的四书五经和明年初春的县试,微弱的烛光照着他的身影,若隐若现。

  对于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的贾凝来说,其中第一场考试,县试无疑是一场重要的考试,这是对贾凝来说,这种重要不是紧张,而是对自己的经义没有太多信心。

  刚开始穿越于此的贾凝还盲目的对古代的县试颇有轻视,因为只是科举中的最初级的考试罢了,贾凝最初是这样认为的。

  后来慢慢了解到大周县试没那么简单,乡试、会试还好些,偏偏这县试将考试中心放到了刻板的经义之上。

  要知道常人想要将经义吃透,少说也要十余年时间,贾凝不过只是前前后后读了一两年的四书五经,好在他前世也读过一些,例如四书中的《论语》,五经中的《诗经》,其中一句青青子吟,悠悠我心,贾凝至今记忆深刻。

  县试不同于其他,这场考试最重经义,县试的第一场考试便是考的经义,若经义作的不好会被陪考官直接刷下来,其他考题也就没有再看的余地了。

  再加之周朝的科举考试和明朝比较相似,其中的经义也是颇为死板,为八股文之雏形,已历近百年的周朝也已渐渐将经义转化为了八股完形式。在原来的历史中,八股文的雏形是南宋的经义。

  大周开国初期,太祖皇帝严重意识到了科举考试中的经义一题非常空洞,对于管理政事没有什么作用,而且非常刻板,于是废除了经义一题。

  但朝中许多大臣都上书劝解,含意都是围绕“近千年的祖制不可废”上书,太祖皇帝皆不为所动,甚至于斥回不少。

  礼部尚书李守安上书说:“不取经义,天下读书人都不会去讲圣贤之学,望圣上恢复经义”。

  太祖皇帝听言后犹豫不决,最终还是将经义恢复了,不过他也在暗中潜移默化的将经义之重心平衡起来,这才导致经义没有彻底成为八股文。

  所谓八股文章就是从“四书五经”中取题,内容必须用古人的语气,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而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的高低等也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限制。

  贾凝在县试中所面临的经义便大体如此,只不过是同八股文半斤八两罢了。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写道:“八股文若做的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