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备考县试_红楼之贾府旁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吃完饭后,送走了王氏二人,贾凝一个人来到了书房。

  其实以前的贾凝本该睡觉的,但是他却强忍困意,把四书五经简略的看了一遍。

  看完后已经没剩多少时间就要上族学去了,简单收拾了书桌上的笔墨,纸张,然后贾凝就爬在书桌睡了一会,又去的族学。

  下午上完族学,受益颇深的贾凝急忙来到书房温习学过的知识,正所谓“温故而知新”。

  温习完之后,贾凝大致了解了大周的科举考试。

  大周朝科举考试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等级从低到高排列。

  其中通过县、府两次考试者,即为童生,表明已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和写作能力。

  获得县试案首者,按例必中秀才。

  院士分为岁试和科试。

  岁试是每年举行的童生考试,录取后即为生员,也称为“秀才”。

  科试则是对在书院的秀才进行考试,成绩优者方可参加下一级考选举人的乡试。

  科试也称为录科,只要考取了生员,就算脱离平民阶层,称为“士”了。

  乡试又称秋闱,乡试录取举人名额由中央规定下达,各省按人口多少分别为数十名到一百数十名不等,全国录取总额为一千人至一千二三百人。

  乡试录取者即为举人,具备做官的资格,乡试第一名又称解元。

  会试又称春闱,按例录取者正榜者必中进士出身。

  大周每科会试录取进士约二百人,且会试正榜以外一般还有副榜。

  录入副榜的举人虽不算进士,但可以授予学校教官或其他较低级官职,或吸收入国子监为监生,获得国家一定的俸禄。

  殿试一律不黜落,只分排名,试题一般由内阁大臣出题,其优者呈皇帝圈定。

  状元、榜眼、探花等前三名列为一甲,算是进士及第。

  第二甲若干人,算是进士出身。

  第三甲又若干名,算是同进士出身。

  考完后,新进士和殿试官员在礼部享受御赐“恩荣宴”。宴后陆续进入封官任用阶段。

  一甲的三名进士一般授予翰林院编修等清要之职。

  其余进士往往还要进行一次馆选或朝考,然后结合殿试名次,分别授予官职,优者亦进入翰林院。

  今年已经是8月份了,大周的县试在明年的二月份,还有半年的时间。

  贾凝准备先考明年的县试,然后稳扎稳打,考府试,院试,他也没想着一步登天,直接考个状元,不过是想先取个秀才功名罢了。

  半年的时间准备县试,贾凝的祖籍在金陵,所以要用一个月的时间赶到金陵考试,这样算下来时间只剩下5个月了。

  更别说还有春节了呢,而且贾府这个大家族的春节规矩多的很,更有祭祖这个环节,贾凝想起那段记忆就有些后怕,有些无语。

  对于县试,贾凝信心十足,凭他的才识,不说案首,起码能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