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216章 风起云涌(十七)_官途沉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让他自己适应这种环境和表达方式,这类人一般比较自信,且城府极深,往往能在领导跟前凸显出来自己的优势和才华,因此升迁速度要比一般人快许多。

  再说嘴上功夫欠缺之人,这类人一般脸皮薄,觉得有些恭维的话,自己说出来都觉得恶心,其实这也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直白说比较孤傲,自负。这类人如果没有过人的才能外,很少能得到领导偏爱,更别说升迁了。

  显然,张小石属于前一种人,而沈桐属于后一类人。不过沈桐能在芸芸众生里凸显出来,除了务实的工作态度和诚恳的处事方式外,还带有一些幸运的成分在里面。或者说,沈桐是一个善于利用机遇的人。

  如果说石河镇大火没有许夏的帮忙,或许现在还背着处分窝在石河镇当他的小科员;如果不是原石河镇镇长马国涛搞什么招商引资,沈桐怎能引起县委书记的关注?如果不是石河镇发生矿难,他又怎能得到市长李昌奎的肯定?如果不是宁折不弯冲在前面为吴江凯卖命,又怎能当上吴江凯的秘书?种种事件表明,一件看似大祸临头的大事,沈桐却总能在别人倒霉的时刻脱颖而出。那他靠的是什么?

  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一点都不假。能够在逆境中寻找到机遇,这类人要比那些耍嘴皮子的人走得更远。相反,拍马屁的人不见得每任领导都喜欢,结果往往死的很惨,换做吴江凯,这招很不受用。

  而适时启用张小石,只不过是利用罢了。一旦没有利用价值,其结果可想而知。

  归根结底一句话,做人还是本分些好。

  张小石天生具备这种才能,给沈桐和老魏讲起了果子沟煤矿矿长何运昌的趣闻轶事。

  【推荐下,咪咪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着华夏大地,坐落于西部地区的东江省也不例外,尤其是国家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不再是“大锅饭”,而成了给自己开的“小锅灶”,一下子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几乎全家的劳力起早贪黑地钻到自家地里,那时候谁家儿子多就成了别人家羡慕的对象。

  温饱解决了,尤其是农闲时期不需要太多劳动力,一部分不安分守己的农民开始想方设法赚钱,有技术的投身于手工作业,有头脑的外出打工,这部分人也就成为最早“下海”的那类人。

  前面提到,何运昌爹娘死得早,又是放羊娃出身,虽给他分了地,但他根本不把心思放到干农活上,而是盯上了村里的煤炭资源。

  那时候,饿怕了的村民总想着能多囤积粮食,那有心思去考虑后山的煤炭还可以换钱,可何运昌不这么想。他觉得,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黑面面”将会成为推进改革大潮的重要能源,于是他把分给他的土地买了,又四处借钱买了毛驴,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

  短短几年内,何运昌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万元户”,这时村民们才反应过来,于是又一窝蜂地涌上了山,纷纷投身于“掘金”之路。(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