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4、登台_德昭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清晨。

  开封府城东门的守城士兵们才刚清理完积雪,打开城门,就有一队车马迎面走了过来。

  看那模样,这支队伍已经等候了有一阵子了。

  守城的校尉有些好奇,这都快到年关了,会是什么人在这时候到开封府来?

  他稍作打量了一番,看着对方马车上那一杆“赵”字旗号,以及上面那只有皇家才能使用的黄色边纹,立刻就变得小心起来。

  从来人手上接过了核对身份的行文,校尉扫视了一下,便直接让手下们放行了。

  “头,这又是哪位贵人啊?这么冷的天,还往外跑?”

  待到车马队伍远去之后,一名守城的士兵才凑到了校尉身旁,小心的打听起来。

  校尉瞪了对方一眼。

  “别瞎打听,知道多了没好处。”

  “唉,我就是随便问问,不说算了。”

  校尉看了看其他手下们也都是颇为好奇的样子,犹豫了片刻还是开口道:

  “是那位流放出去的二皇子,回来了。”

  “二皇子?”

  守城的士兵们互相看了看,一时间都有些没反应过来。

  随后,有人一拍脑袋:

  “不就是那个昭王?他回来了?”

  校尉不悦道:

  “什么昭王?他可还没封王呢,你们要是这么乱说话,小心被人割了舌头。”

  看着脾气不太好的校尉,众多士兵们都是很自觉的没有再开口了。

  只不过,还是有些人会回头偷偷看一看那队车马。

  似乎是想要透过车厢,看一看那位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二皇子。

  校尉看到了属下们的小动作,心情越发的不快,但他也不好说什么,只能一个人钻回了城门洞里。

  如果说在赵德昭刚离开开封府的时候,他的名声还是毁誉参半的话。

  那么不久前,谢行本等人的归降,就算是彻底的为赵德昭平反,并且坐实了“昭王”的名头。

  王全斌、王仁赡、崔彦进等一干北路军将领们在蜀地叛乱平复之后,也是被召回了朝堂,就蜀地叛乱的事情进行问责。

  有了谢行本他们这群自一开始就参与了叛乱的将领们的亲自指证,王全斌等人自知无从辩驳,只得将所有的罪行都给认了下来。

  赵匡胤考虑到王全斌等人平蜀有功,最终还是没有对他们严加惩处,只是剥夺了他们的兵权,并且勒令他们归还抢夺的财物,赔偿损失。

  如此大瓜,开封城里的百姓们自然是吃的津津有味。

  而与王全斌等人的胡作非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赵德昭在蜀地那一系列的公正举动。

  正所谓:人比人得死,货比货该扔。

  这一番鲜明的对比下来,开封府的老百姓们也开始渐渐地接受了“昭王”这个称呼。

  唯有军方的一些人,对于这件事有些不舒服。

  都是在打仗,你不跟着大家伙吃一锅饭,还要把锅砸了。

  你清高,你了不起!

  ……

  那一头,赵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