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91章 视财如命_重生之日本投资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穷人在今天都过不下去了。再给穷人说明天,后天的事情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他们完完全全地也听不进去。

  穷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对未来生活的绝望,而不是寄予希望。穷人的生活不但了无生趣,而且还会过得如同缺少灵魂的行尸走肉一般。

  要不然,他们为什么会十二分的热衷于一夜暴富?就是发自内心的想要摆脱当下这一种穷困潦倒的生活环境。”岸本正义振振有词道。

  酒井理惠听不进去道:“你说得美国穷人,那都是黑人,拉丁裔。美国社会主流的白人可不会像你说的那么一个样子。”

  “白人比黑人,拉丁裔生活的还要更加悲观和绝望。这里面相对而言,反倒是黑人最为穷欢乐。”岸本正义可不是在对她信口胡诌。

  他在前一世就看过一本书《乡下人的悲歌》。书名叫乡下人,不是指从事农业生产的美国农民。

  实际上,美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只占全国2%。书名指的乡下人是指美国白人工人阶级。

  美国的制造业从本国搬迁出去,产业升级和转型之后,美国曾经引以为傲的那些制造业城市,一天天地衰败下去。

  制造业工厂都被资本家陆陆续续搬迁到劳动力成本低的东南亚,南亚,中国大陆等地方去了。

  美国工人肯定就会失业。他们失业之后,依靠着政府给与的那一点救济过活,内心里面充满了愤怒和抑郁,对精英阶层的不信任。

  他们几乎世世代代都逃脱不了这样一个死循环,工人的孩子还是只有当工人的命运,致使美国的资本家在心里面对美国工人充满了瞧不起和鄙视。这样的话,也得到过曹德旺亲口的印证。

  《乡下人的悲歌》颇有一些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翰·斯坦贝克的长篇小说《愤怒的葡萄》有类似的地方。

  不同之处就在于《乡下人的悲歌》写得是美国工人,而《愤怒的葡萄》写得是美国的农民。

  前者是以作者传记的形式写了自家三代人的亲身经历,时间跨度比较大。到作者本人那一代出现了转机,实现了所谓的美国梦。

  书中写到的东西都是他亲眼所见和亲身经历。作者本人都承认,自己是属于极少数当中的幸运儿,毕竟是能够进入到世界最好学府之一的耶鲁大学毕业。

  后者描写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恐慌期间大批农民破产,逃荒的故事,反映了惊心动魄的社会斗争的图景。

  小说饱含美国农民的血泪、愤慨、和斗争。该作品也获得1940年美国普利策文学奖。

  “你肯定是又是在编故事来糊弄我的吧?”酒井理惠之所以不相信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自己思维当中先入为主的有关一些正统教育书本或者影视上面反应美国的好些东西。

  黑人穷,那都是因为他们天生懒惰,愚蠢。白人穷,往往都是过度的朝前消费所导致。他们都会努力的工作等等。

  岸本正义耸动了一下双肩道:“你信则信,不信就不信了。反正,你这一辈子都不会没有钱花。至于我们的儿子,那就是天生的有钱人。”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