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3【不信鬼神】上_逆转重生199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题,启迪他的思维。

  有一次,在教授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后,梁先生要求李照基把这番道理结合现实生活去理解。很快,少年李照基就结合他已有大量接触的金铺生意给出一个老道的答案:“比方说,一个人只有一块钱做生意,那就只有买进一块钱的货。赚了固然开心,万一蚀了也就算了。要知道适可而'止',才不至彷徨无主,从而身心镇'定',才不受邪恶念头侵袭,便可明心见性,思想宁'静',自然气定神闲,理得心'安',这时从容处事,更能周详考'虑',且可策划将来事业发展,自然成就可'得'。“梁先生听了以后感慨不已。

  李照基从6岁开始,就被父亲安排进家里的商铺头学习做生意。母亲本来有点担心儿子年纪太小,不能应付那些年长的伙计,但李照基没过多久就成了父亲的得力助手,而且聪明机智,拥有极好的心算能力。

  在金铺行业,有一句“打金偷金、打银偷银“的俗语。李照基进入店铺后,发现自己家的金铺也存在这个问题。他想把这个消息告诉父亲,让父亲采取措施,但铸金匠又是奇缺的人才,得罪不起,因此而担心铸金匠离开后影响金铺的生意。进退两难中,他决定自己学习铸金技术,不再受制于人。

  到12岁时,李照基已熟练掌握了看金、化金、熔金的核心技术及知识,并很快出任天宝荣金铺的头柜,成为顺德无人不知的神童和黄金奇才,其鉴别黄金的眼光和炼制黄金的技术都令人称赞不已。他也从中明白一个道理:靠人不如靠己,当老板,要有过硬的本领才行。

  也正是靠着这个做人原则,李照基从金铺做到房地产,从五十年代发家,到现在雄霸香港一方,与李超人并驾齐驱,被誉为香港地产双雄。

  这一次宋志超创立华投行,李照基是最快加盟的大佬之一,对于他来说,香港地产如今差不多已经做到极致,他的企业想要继续发展,必须要依靠内地,开拓内地市场,但这需要更多的资金,以及更多打开内地市场的人脉,毫无疑问,华投行给予了他这个机会。

  首先,华投行来源于华人商会,而华人商会则与内地关系非常融洽,准确地是帮助内地改革开发,发展的桥头堡,很多港商在内地都有投资。、

  其次,华投行上百亿美金的基础金,足够很多大公司贷款,以贷款来发展自己公司的业务。

  讲真,别看香港有很多大公司,像李照基和李超人他们这种大佬好像很有钱的样子,实际上让他们一下子拿出上百亿美金的现金,也是需要一点时间,需要一个阶段的,准确地说,真正的有钱人从不把钱放在口袋里,大部分都投资了出去,因此想要发展别的业务,大多数都要和银行借贷。

  正因为如此,李照基才目光如炬地看准了华投行的潜力,在很多人唱衰华投行的时候,他反而背其道而行,拿出十亿美金来投资华投行。

  靠人不如靠己。

  与其靠鬼佬的汇丰和花旗银行,不如靠自己投资的华投行!

  对于宋志超来说,他没想到李照基李大亨竟然会看上自己创立的银行,这位大佬可是一个不亚于李超人的强者,能把他吸纳进来简直是个意外。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