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0章 宴请考生_奄遗在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举考试的学子还没有呢。

  他们在约定的时间里都赶往叫霸霸鸭馆,有的甚至提前了一个时辰就到了那儿,在那儿坐等,看什么都新鲜。

  等所有人都到齐的时候,严世蕃安排了一个主考官来照顾这些学子。

  主考官介绍了这家店的特色,说,今天为什么请大家到这儿来?因为这个季节特别适合吃鸭,烤鸭也是京城最大的特色。

  如今正是吃烤鸭的最佳时节,天高气爽,温度和湿度都特别适宜制作烤鸭,而这个时候的鸭子也最为肥壮。

  主考官又介绍道:酥脆的鸭皮配着香嫩的鸭肉,甜面酱与葱丝恰到好处的调和,汇集成难忘的甘美丰腴的滋味,大家吃了之后,满口余香,三日不绝!

  听到这样一介绍,大家都是满怀的期待,有的人甚至口水都流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每桌都来了一位烤制的厨师,他们都用小推车推着一整鸭上来了。

  那鸭子黄酥酥的,晶莹剔透,亮闪闪的,看起来就赏心悦目!

  关于京城烤鸭的“身世”,民间流传比较广的说法是,它的前身是江宁的“金陵片皮鸭”。

  成祖迁都京城之后,烤鸭的技术被带来。

  细说起来,烤鸭来头不小,早在南北朝的《食珍录》中即有“炙鸭”这个菜品出现,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中也有“烧鸭子”的记载。

  烧鸭子就是烤鸭的前世,先出现于金陵皇宫御膳菜单中,据说是太祖在的时候,让御厨取炭火将鸭子烤成外焦里嫩,初步确定了烤鸭的技术框架。

  后来随着成祖帝都北移落户于京城,制法有所改良。

  今日的“叫霸霸鸭馆”,秉承的也是传统的技艺。

  这家鸭馆的烤鸭被称之为“焖炉鸭”,所谓“焖炉”,其实是一种地炉,炉身用砖砌成,大小约一米见方左右。其制作方法最早是从南方传入京城的,因技法起源于南京又名“南炉鸭”,特点是“鸭子不见明火”,是由炉内炭火和烧热的炉壁焖烤而成。

  因需用暗火,所以要求具有很高的技术,掌炉人必须掌好炉内的温度,温度过高,鸭子会被烤煳,反之则不熟。焖炉烤鸭外皮油亮酥脆,肉质洁白、细嫩,口味鲜美。

  厨师不给鸭子开膛。只在鸭子身上开个小洞,把内脏拿出来,然后往鸭肚子里面灌开水,然后再把小洞系上后挂在火上烤。这方法既不让鸭子因被烤而失水又可以让鸭子的皮胀开不被烤软,烤出的鸭子皮很薄很脆,成了烤鸭最好吃的部分。

  厨师把鸭子推到了学子的餐桌前,开始他的表演。

  这是一场刀工的表演。

  就是要把每只鸭子能片出90片以上,只见厨师娴熟的刀法,在金黄色的鸭子身上翻飞着。不一会儿,就将鸭子片完了。

  边片边念念有词,片完的时候,厨师说,今日片了108片。

  剩下的鸭架和鸭油,厨师推走了,走之前,告诉客人,还能做两道菜,在这里的说法,这叫“一鸭三吃!”

  过了一会儿,鸭架熬白菜端了上来,鸭油则用来蒸蛋了。

  厨师又介绍了鸭皮的吃饭,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碟糖,酥香的鸭皮配上白砂糖,入口即化,油脂的清香与白糖的甜蜜,混合成了绝美的鲜甜。

  鸭肉则用来裹饼吃。

  平日里在家里,就用黄馒头对付日子的学子们,这是破天荒第一次看到吃鸭子,也要吃的这么复杂,真是开了天眼了,回去以后,要和乡亲们有吹牛的资本了。

  只不过平日里粗糙的肠胃,哪里禁得起这样的油水,好多人回到住处,居然拉肚子了!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