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太值钱了_不装了,其实我是朱重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叫住黄三,让他掏出一两银子给周乾做茶水费。

  一两银子,老子这铺子一天最少也有十几两,一两银子打发要饭的吧。

  黄子澄又放了十两,周乾还是一副自己很忙的样子。

  黄三指着周乾:“你小子别不识抬举,我们家老爷找你,是看得起你。”

  黄子澄看着那黄三,道:“不得无礼。”

  黄子澄也有自己的打算,关于宝钞的建议他自己已经有了一套教给朱允炆的话。

  如果这个周乾回答的让他满意或者觉得好,银子给他。

  不满意银子还得给他乖乖吐出来。

  黄子澄又放了二十两。

  周乾愣了愣,这个黄子澄还真是下血本,舍得钱。

  银子到位,一切好说。

  他不明白黄子澄为了能讨论个宝钞,愿意花这么大价钱,想必是拿去讨好朱允炆。

  动动嘴皮子几十两进账,这么好的事上哪里找去。

  周乾把自己跟狄老头说的那些话又原封不动告诉了黄子澄。

  “元朝的中统钞,因为建立了相当完善的准备金制度,丝银本位制黄大人定然知道。

  制定丝钞每一千两,可以兑换五十两银,而且用有固定价值的物品作为准备金。

  可是大明宝钞没有,只有朝廷的信用,这一点百姓不会放心,而且最该做的就是,钞可以换金银铜钱,金银铜钱也按照一定比例去换纸钞。

  只有这样,宝钞才会被百姓流通使用,不然,这就相当于一堆废纸。”

  周乾一字一句说完,惊的黄子澄半天不说话,这民间的普通商户孩子,也能有这般见识,还知道的这么多。

  不错,不错。

  原本轻视周乾的黄子澄这下也换了态度,变得恭敬起来。

  他恭敬除了佩服周乾这一番见解外,更重要的是,他在和周乾相聊的过程中。

  发现这个周乾不是一般人的见识,养着给允炆长孙用,往后帮助他得太孙之争。

  “第一,有节制的去印制所需要的宝钞,不能随意印制,这会破坏在百姓间的流动。

  第二,让百姓相信,最好是可以用宝钞兑换一定金银,如果只能金银换宝钞,那这样子,没人会愿意相信。

  第三,民间的私钱,还是要多管制下,否则只会让百姓分辨不清官钱和私钱,降低朝廷在百姓心中的作用。”

  ……

  等周乾说完时,对面的黄子澄手里的茶已经凉了,他这才木然的举起杯喝了口。

  如果允炆殿下有这小子一半的见识,皇储之位绝对是特别的稳当啊。

  不对,自己在想什么,怎么会有这么不靠谱的想法。黄子澄甩了甩自己脑袋。

  “周乾是吧,不错,你这一番见解,着实让本官信服,这一共三十两银子,是这次的报酬。”黄子澄站起身,对着周乾重重拱了拱手:“你是人才啊,可惜不是士。”

  走到大街,旁边的黄三有些心疼那三十多两,谁知黄子澄却骂他目光短浅。

  今天除了宝钞,他还问了周乾一些关于政事的看法,这小子答的很有道理。

  这几点已经够了。

  相比自己对宝钞的看法和周乾计划,黄子澄觉得,自己的都是在歌颂大明宝钞有多好,却只是华丽之词。

  相比周乾,差远了。

  回去就进宫,把这些告诉允炆殿下让他也好在陛下那里,达到一语惊人。

  陛下高兴了,他这个伴读的位置也就稳了,多年后还是帝师。

  想到这里,黄子澄心情越来越愉快,明天绝对能惊到陛下。

  周乾回到店里,芸娘和周长平傻了,他们辛苦一天,几十两就很多了。

  可是现在看来,周乾几句话就可以赚三十多两,他们也惊讶了。

  周乾是个宝啊。

  回到后院,阮宜良低着头在干活,她也是读过书的,听到周乾和当朝大官的对话,也有些吃惊。

  忽然回眸一笑:“虽然收了三十两银子……但我觉得,你说的那一番话真好。”

  看见周乾没有说话,阮宜良又自己加了句:“我读过书的,能分辨出你与黄大人的话,很厉害。”

  周乾没有理会她的话,看着她心不争气的跳了下:“你愿意与我在一起么?”

  “啊?”阮宜良手中的木盆哐当落下,她咬着嘴唇道:“那银子我会还你的,周大哥莫要……如此,婚嫁之事我不能做主的。”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