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0.被朱元璋拒绝了_不装了,其实我是朱重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费的煤末,碳化的锯木屑和石灰,红黄泥,木炭粉等混合,按比例在一起后,用模具加工而成。

  这种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制作也很方便,着火快,火力猛,还能不浪费煤场资源。

  用在室内取暖的封闭铁炉里,十分不错。

  “可是太孙,这种取暖的铁炉,得需要五百三十八个铁炉,如果仅仅依靠少数人白天锻造,那么我们恐怕锻造的很慢。”

  几个铁匠看了朱允熥送来周乾画的铁炉图纸,和铁皮管说道,而且尽量还要缝隙严密些。

  谷帨/span“那就立刻写信,请皇爷爷或者我爹,让他们给工部下令,帮忙一起锻造好送来!”周乾说道。

  “大哥,按照皇爷爷性格,你得亲自回去一趟。”

  “不用,写个信给他。”

  这冬天还有几个月,工匠每天晚上冷的睡不着。

  谁知,两天后,周乾就被那天的话打脸了。

  朱元璋说,如果周乾不亲自回去看看他,他就不许工部帮忙。

  无奈下,周乾只好将事情交给朱允熥,顺便跟着阮宜良她们,连夜带着锦衣卫,从凤阳赶回京城。

  ……………………

  “嗯?”

  乾清宫内,朱元璋自己还没反应过来,周乾便过去,给他身上披了一件衣服。

  愣了片刻,连忙说道:“此事,皇爷爷可要帮雄英,必须尽力而为!”

  朱元璋一惊,怔怔的看了眼朱标和朱橚,十分惊诧,他们两个跟着大孙子一起来当说客?

  “皇爷爷,这才让你做三百五十多个大铁炉啊,剩下的都交给凤阳府和太平府的铁匠去做炉子,你竟然如此推脱?”

  “雄英,这事,并非咱不愿让工部去帮忙啊帮,而是几百个大铁炉需要的铁太多,你让咱在十天之内,还要找需要的铁,还要制作出来,咱也没把握如期给你完成!”

  朱元璋轻叹一声。随后他继续解释道:“三百多个铁炉子,要是再加上那么多的铁筒材料,咱们给大明的将士都都能锻造兵器。

  咱知道工匠辛苦,但是咱觉得不划算,你能确定那个炉子就能取暖?咱为啥觉得碳盆就挺好用。

  再说,每天兵部都在催要盔甲,咱还想着你那铁矿多产铁给朝廷用呢。”

  朱元璋和朱标并不知道,自家的崽儿要炼的钢铁,比现在大明用的铁质量高多了。

  “大明如此之大,竟然还缺少铁这种东西?”周乾再次表达不信。

  “缺啊!”

  一旁,朱标,朱橚、甚至代王朱桂都满脸坚定的点头。

  “可是寻找铁矿,孙儿觉得大明铁矿这么多,怎么会缺呢?”

  周乾想到一个可能,那就是还有很多铁矿并没有被发现,开采。

  另外就是,他们没有见过自己在凤阳推行的铁炉,所以才不信。

  见不到真实东西,看不到作用,谁愿意给你浪费铁啊。

  就连江南制造总局,还是朱元璋看到新军实力,听说倭寇侵犯,才准许多设场造军器的。

  “大明铁矿很多?”

  听到周乾这话,朱元璋与朱标几个人,都是一脸惊讶,大明就是那几个铁矿府县,哪里有很多。

  随即,他们看向周乾的目光,满是怪异。

  “雄英,你可知大明才找到多少个铁矿?铁矿产地府县二百四十五个。”

  后世铁矿有上千,也就是说大明的铁矿场地大约只有今天的四分之一。

  大明朝铁矿分布的二百四十五个府县里,南方各府有一百七十五个县。北方相对很少。

  到了明朝洪武二十八年后,朝廷因为国库里的存铁太多,曾两次罢各处的铁冶,至此之后,官营冶铁逐渐减少。

  民营冶铁开始增加。

  到了后面,福建上杭,龙溪,宁德县……七十四所,而广州的惠州,潮州两府也有四十四处民营冶铁,而且越到后面规模越大。

  但现在才洪武二十六年末。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