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0.给朱元璋的经济启蒙_不装了,其实我是朱重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高兴没几分钟,看到内容就皱着眉头。

  “咱不是不敢收,这些商人欺行霸市的多狡诈,咱要是鼓励他们多发展商事,这不是告诉天下人,咱开始重商事了吗。”

  朱元璋也是要面子的,之前改的商税低,现在要重新提高去收,还要鼓励发展,一时半会儿谁能接受。

  随后朱标将一本薄薄的簿子递给朱元璋道:“这是周乾自己写的。”

  朱元璋拿过来看了看,一本蓝色封皮书而已,他念道:

  “酒水豆浆经济学,又名明朝经济那些事儿,为什么酒水要用坛装,而豆浆要用碗来卖?

  为什么大明青楼里茶水要收茶水钱而看大堂歌舞却免费?为什么外表端正清秀的仕子更容易高中?”

  朱元璋一条一条看下去,脑子也跟着簿子里的问题思索,满脑子都是为什么?

  朱标也听起来,看着朱元璋有些请求道:“爹,你继续念啊?”

  谷/span“若是老朱你想知道这个问题,要么问我,要么看完它。”

  “为什么住客栈收银钱,而为客商提供马棚和牲畜圈却不收,但是草料却要收取银钱。

  不管是骆驼棚还是马棚,它都是固定存在的,经商成本不会变,它不会随着马的数量和种类而改变,也不会人多人少也不会变,也不会因为客商贫富而改变。

  从多年经商来看,有不收银子的马棚会引来更多客商住宿,出远门的客商必定会有马匹或者骆驼,而从客栈的马料来看……”

  朱元璋这几天肯定不会去问周乾啥意思,他自己又忍不住好奇心,继续看了起来。

  连续几天,众官员来上奏都要问一句陛下在干什么,内侍都会客气的回答道:“陛下在读明朝经济那些事儿。”

  宫里穿的沸沸扬扬,都好奇的想知道陛下看的这书到底是写了什么。

  朱允熥他们也好奇,听说这簿子里的故事很有意思,不过他们没胆子去找朱元璋蹭书看。

  朱元璋除了批阅奏疏,他就是在想为什么,结果户部送上来的奏疏里他批阅的是:“为什么六部奏事总喜欢使用语焉不详的字句?”

  这个是周乾那簿子里提到的一个小标题,朱元璋觉得和这次户部奏事的特点很像,就自己用了起来。

  …………………………

  临近除夕的前几天,周乾坐在秦淮河边的台阶上休息,问道:“昨日清早你怎么跑到隔壁去了。”

  “嗯,住在我们旁边的张婶说她家鸡不见了,正好我们昨天炖鸡,张婶怀疑我们,我就清早起来,带她去城东菜市场买鸡鸭的那里,让老板跟她,解释下。”

  她为此说的开心,周乾愣了愣,片刻后笑着摇头:“何必大费周章,咱们缺她那一只鸡?误会便误会去,疑邻偷斧的故事。”

  “千金难买好邻,总是心里舒服一些的。”阮宜良望着秦淮河上面的船只说道:“对了,殿下明日也在这里陪我坐一坐好吗?”

  这几天晨跑过来,坐在这里有些习惯了,既然她提出来了,便道:“为什么要在这里坐一坐。”

  “我爹刚来应天时,我们没有钱住客栈,就在这里坐着。”

  第二天周乾照例坐下,蒋瓛和郑和也在,阮宜良拿了自己做的一盘茶叶蛋过来,还很热乎。

  “我照你说的法子煮的,或许味道有长进。”

  蒋瓛和郑和也有。

  周乾接过,顺手在石阶磕了两下开始剥皮,咬了口:“有长进。”

  阮宜良见他这样,笑容中也是很高兴,询问道:“味道如何?”

  “好吃。”周乾点点头。

  茶叶蛋还没吃完,蓝玉就带着人过来了,说朱元璋在院子等着,要跟他说商税的事情。

  还是我比较硬,或者我的启蒙经济学有了效果,毕竟自己改变的牛奶可乐经济学目标是引起朱元璋的兴趣。

  这本改变的小白科普经济读物引用大明生活例子,通过故事传递些经济学的东西。

  不过还需要贴合大明改进。

  太深奥的经济读物,朱元璋肯定没耐心去听。

  让他对经济学产生,男女之间的好奇,有兴趣了,后面就好办。

  周乾笑道:“好,我们回去。”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