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92 九百万两】_明鹿鼎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开放哪些通商口岸,把名单给你吧。现在最关键我弄不来那么多银子,九百万两银子啊,等于大明一年多的赋税银子了。”韦宝再度大吐苦水。

  韦宝知道一旦定下来,皇家是不会反悔的,最关键过两年,魏忠贤和朱由校都得挂,到时候自己定下来的新政还能不能继续,就真的不好说了。

  “那是爵爷自己的事情,我就是个办事的老奴,别的也管不了啊。”李永贞道。

  韦宝知道和李永贞说再多也没用,闲聊几句,拱了拱手道别。

  九百万两纹银虽然很多,但是对于韦宝来说不算什么,天地会的翅膀已经硬了。

  韦宝现在要做的是,与英国公张维贤商量一下,听听自己老丈人的意见。

  其实韦宝对于张维贤的意见并不看重,这毕竟是一件大事,不告诉张维贤一声不好,张维贤肯定会生气。

  张维贤这个人,在韦宝看来还是很平庸的,就是一般性的贵族。

  张维贤之所以有一定的耳目,甚至能直通皇帝,能知道宫中的事情,能知道京城不少事情,那都是很正常的,并不是张维贤的能力有多强。

  因为英国公府世代都与皇家关系很亲近,世世代代下来,英国公府自然有不少耳目。

  朱棣执政的明代永乐朝,以及与之一脉相承的洪熙、宣德两朝,有郑和七下西洋,应该是一个对外非常开放的时代。

  然而,永乐朝的海禁实际上格外严格。

  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平头船无法远洋航行,朱明王朝再用釜底抽薪之法来达到海禁的目的,迫使海商失去交通工具,可见成祖的防范之心何等坚决。

  甚至对于洪武及建文时逃亡海外的商民,成祖也绝不放过。

  同年十月,他遣人赴海外,命令“逃若在彼者,咸赦前过,稗复本业,永为良民。若仍恃险远,执迷不俊,则命将发兵,悉行剿戮,悔将无及”。

  成祖言出必行,永乐五年,郑和自西洋返至新加坡海峡附近的旧港,就剿灭了拒不归就的陈祖义海商势力。

  永乐五年,1405年七月,在武力平定安南后所设立的交趾布政司中,明王朝在新征服区内也坚持推行海禁政策。

  在平定安南的诏书中,成祖申明“不许军民人等私通外境、私自下海贩豁番货,违者依律治罪。”

  在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下,永乐末年私人下海贸易的情况开始多起来。

  就在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于宣德八年七月刚回到京师,宣宗即下令申严海禁:“命行在都察院严私通番国之禁。……私通外夷,已有禁例。近岁官员军民不知遵守,往往私造海舟,假朝廷干办为名,搜自下番,扰害外夷,或诱引为寇。置重罪。尔宜申明前禁,榜谕缘海军民,比者已有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