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19 韦爵爷的发展目标】_明鹿鼎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加之清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军备废弛,火器质量反而大不如前,同时士兵过分依赖火器导致肉搏能力丧失,面对同时期火器技术飞跃的西方军队则显得十分无力。

  真得把胜利仅仅归功于火器的话,大明的火器不比大清差,怎么就在解决蒙古问题上耗费了这么多精力而完全没有效果。

  清是凭线列阵打垮游牧民族的,首先清朝确实是使用了线列战术这确实没错。但是效果并不怎么好。

  准噶尔汗国野战相当不错,但因缺乏重型火炮而攻城乏力,这一短板在和清帝国的战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噶尔丹和策妄阿拉布坦有能力在野战上重创清军,但清军依托以哈密城为核心的堡垒线总是能够遏制准噶尔人扩大战果,然后清军再以准噶尔难望项背的速度卷土重来。

  这就意味着清帝国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他们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随意切换持久防御或积极进攻的战略,而准噶尔人只能被清拖着鼻子走大清野战劣势,防守强势。

  在韦爵爷看来,这与晚明和清朝的战争中明军的处境类似。

  大明为何没大规模出现西方那种排队枪毙式的火枪阵,这是韦爵爷想不通的,凭汉人的聪明程度,凭当时明军的火枪数量,发展出排队枪毙式的列阵战法,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清军的纪律性,作战观念都很落后,这个战术跟同期西方比,落后了太多。

  那么,清在军事理念和兵器都不占优的情况下,是如何打败准格尔的?

  首先打准格尔可一点都不简单,清死磕了三代皇帝才解决的事情。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国家体系的对抗,绝不仅仅是武器和士兵的对抗。

  清败准噶尔,背后是十分强盛的国家,外面是沙俄和清的合作,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使得准噶尔同时被清和沙俄联合绞杀。

  清灭准格尔是综合国力为主,外交政策为辅取得的胜利。

  因为明朝根本就不认为蒙古是问题。

  太祖以后,蒙古对明朝政权并没有实际威胁,明朝也缺乏解决蒙古问题的动力。

  边地百姓死活,东林党的老爷们和阉党的老爷们都是不在乎的,老爷们能关心大明的命就不错了。

  至于京城会被围,要是按老爷们的想法儿留在南京,那就连北京被围都不是事儿了。

  事实上明朝中后期几次振作,都对应着北京的危机,成化对应正统景泰,隆万对应嘉靖。

  大明这样的老大帝国,没个首都被围级别的危机,是不可能对现状有动作的。

  万历时明朝一年只有四百万两银子的进账,这样的政府可以说连搜刮都不会,真是穷得叮当响。

  真正时刻面对着亡国危机的两宋搜刮能力都比明朝强。

  何况蒙古诸部别说有灭亡明朝的能力,连灭亡明朝的想法儿都没有,俺答汗所作所为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