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94 静观其变的李精白】_明鹿鼎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半岛次之,鲁西最少,以平原居多。

  这种地形,极易土匪和强盗往来。

  山东丘陵的等高线非常稀疏,虽然山势连绵,但山与山之间交通孔道非常多。

  官军若是以大部队追捕盗贼,盗贼船小好掉头,能够迅速利用低矮丘陵四散躲避。

  毕竟山头都不高,翻越一个五、六百米的山头也就在40-50分钟之间。

  如果骑马,山路不陡,更能迅速逃跑。

  以章丘、莱芜交界处的锦阳关为例,该关虽然号称齐郡南境锁钥,细察其地,锦阳关山体坡度不到20°,山脊线平缓,山谷宽可行马。

  如果从山侧越关,人甚至可以骑马行进。

  隋末齐郡章丘群盗王薄、孟让等,他们最初盘踞起事的山东长白山就是典型的低矮丘陵。

  该长白山在山东滨州与济南交界一带,西距古齐郡仅一百二十余里。

  王薄率义军屡屡袭扰齐郡、章丘等城,官军剿捕数次战败。

  个中原因就是,义军起事之初人数不多,能胜则战,不胜则退,散入丘陵山区,大部队追捕极难。

  即使化整为零追上了,又无形中削减了数量优势,剿杀很难取得胜绩。

  这种情况,决定了山东盗贼在交通方式上更多依赖马,以提高机动速度。

  马越多,名声越大,留给官方和民间的印象就越深。

  故而山东马虽然不多,但一旦被盗贼搜罗到马并发展成马队,极易造成响马横行的假象。

  鲁西和西南地形又有不同。鲁西南属黄淮平原地貌,黄河自鲁西南进入山东,古黄河经常改道或决口。

  古代气候条件与近代并无多大差异,治黄技术更是不如,决口势必更多。

  再加上古时鲁西湖、泽甚多,隋唐之前,黄河下游的一个巨大湖泊,隋唐以前,这个大湖南北三百余里,东西一百余里,从现在的巨野县城向北一直到现在的梁山县北。

  五代以后,由于黄河屡次决口冲击,湖面被淤积,由南向北逐渐干涸,现在的巨野、郓城、嘉祥及梁山南部,淤积成了平地,北部则成了梁山泊。

  《水浒传》描述的梁山聚义虽然有很多想象成分,但确实也反映出,河网交错、湖泊密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盗贼窜伏来往。

  山东之盗,总体上胶东较少,鲁中和鲁西较多。

  同省而有如此差异,主要是受气候和农业条件影响。

  山东中西部是传统农业区,洪水、涝渍和干旱灾害都很频繁和严重。

  清代268年中,山东出现旱灾233年次,涝灾245年次,黄运洪灾127年次,潮灾45年次。

  更要命的是鲁西南是传统的人口密集区。

  黄河入鲁第一站曹县,隋末义军猛将单雄信、唐末黄巢的家乡,几乎都是受灾专业户,每逢大灾,便要出现大规模饥荒。

  当地流传过一段顺口溜:“一年决,二年荒,三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