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46 都察院差役大发神威】_明鹿鼎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基本上是见人就杀,尤其是有反抗架势的。

  这时候要想活命,最好的法子是躲在角落,趴下装死,或者双手抱头,跪下以表不反抗的诚意。

  韦宝见打的热闹,一步跳下了船沿,到了岸上,这种时候,肯定不需要他这个总裁亲自上阵了。

  打架都是粗人做的事,韦总裁学功夫主要是为了防身,为了装逼用的,要不是经常性的要用到功夫,韦总裁几乎都有点失去练武的热情了。

  看着一大堆武人动武,其实是很好的一次观摩机会,韦宝在火光冲天中看的很仔细。

  明朝以后流传的所谓武术大部分是江湖卖艺的发明出来的。

  所谓套路根本是一种可笑的东西。

  韦宝自己练了武,其实觉得,传统武术的实战效果真的不是很大,至少,不能看成是杀人技。

  韦宝之所以打不赢吴三桂,不是因为太极不如少林,也不是因为吴三桂比他多练了几年武,比他天赋高什么的。

  而是因为吴三桂练的,都是从军中将领身上学来的,东学一点,西学一点,比较实用。

  军中将领都是要上阵杀敌的,不实用,早挂了。

  而韦宝是向常五爷和程宗猷学来的,主要是向常五爷,他们的功夫都很好,很正宗,常五爷是北派太极正宗,程宗猷老爷子是南派少林正宗,都很厉害。

  但他们毕竟不是杀人技,常五爷还好点,常年当柳子,他的太极当中有不少他自行领悟出来的实用招数,也都悉数传给了韦总裁,可还是偏于表演了点,少了点杀人技的血腥。

  明朝以前的武术失传,是明朝以前根本不重视什么套路。

  骑马射箭摔跤才是那个年代真正的搏杀方式。

  当时的武术练习着和周围蒙古人吐蕃人一样的格斗方式。

  格斗能力的提高靠的是训练,而不是靠着练什么功夫套路就能一步登天真正的。

  明朝末期的大动荡导致百分之九十的武术门派消失,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明末以前的武术门派应该基本都是在战场上诞生,也适合在战场上用的武术。

  使用武艺的人都在大灾变中消失在了战场之上,这样的武术自然就断绝了香火。

  而侥幸幸存下来的,几乎都是民间发展出来的武术。

  这么说来,韦宝算是幸运的,毕竟身处于传统武学的最巅峰时期,绝大部分武术流派都还保存的很好。

  武术的拳法大多诞生于明清时期,比如太极拳、形意拳和八卦掌起源于清朝,南方的洪家拳、咏春拳、蔡李佛和白鹤拳等也诞生在清代。

  而宋代以前武术的主流是剑术,虽然有手搏,但是史料没有详细描述手搏是什么样的功夫,可能宋代以前的拳法不发达。

  明清两朝允许私藏刀剑,对武术没有影响。

  韦宝以前看史料,真正经过大规模战场考验的传统武术,有南方的蔡李佛。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