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22 官场通常都是反着来的】_明鹿鼎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己,就能如何如何。

  老板重用他们之后,公司的业绩却变得一塌糊涂。他们却又开口闭口,这怪老板、怪同事、怪下属,就是不怪他们。

  面对此情此景,皇帝自然而然就会觉得东林党就是一群大忽悠。

  而后来,他们竟然试图用指鹿为马的方式,让皇帝取消内廷对他们的制约,皇帝自然更想收拾他们。

  崇祯皇帝后来对官僚集团冷血无情,很多时候,也是因为类似的原因。

  只是崇祯不知道为什么一根筋,就是看不上太监势力,不肯重用身边的太监,不肯搞第二个魏忠贤出来。

  这主要跟崇祯本人太积极,太勤政有关系。

  所以,韦宝觉得,魏忠贤的本事大于崇祯,天启皇帝朱由校的本事大于魏忠贤,所以,天启皇帝朱由校,完爆崇祯!

  人家朱由校成天躲宫里面干木匠活都完爆你一天才睡两三个小时,浑身打满补丁,绝对称得上呕心沥血操持大明江山的崇祯,你崇祯惭不惭愧?

  用英雄传奇的眼光看天启皇帝重用魏忠贤,自然是不可理喻的。

  但是用政治博弈的规则去看,天启皇帝重用魏忠贤几乎是必然的。

  所以,崇祯皇帝刚当皇帝时,一心要剪灭太监政治。

  等当了两三年皇帝,他马上又再度恢复了太监政治。

  因为崇祯终于发现,太监政治也许弊端重重,但是破坏这种制度弊端更多。

  总的来说,明帝国的衰亡,并不是某个皇帝造成的,也不是某个太监造成的。

  韦宝甚至都不认为黑锅都是东林党的,或者都是文官集团的。

  一个帝国随着年代的积累,人口自然会达到农业生产力的峰值,各种社会矛盾自然会激化,既得利益集团必然会不断扩张。

  再加上千年罕见的天灾,一持续就是半个多世纪的小冰河纪,更加激化各种矛盾。

  到了这种地步,其实多少是有些无力回天的。

  这就好像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大明帝国立国近三百年,在中国皇权政治的历史上,这种寿命绝对相当于九十岁老人,如果保养的好一些,自然还可以多维持一会。

  但是如果有人认为,保养的好一些,它就可以返老还童,也未免说得太神奇了。

  在魏忠贤上位前,大明帝帝国内忧外患就一日重似一日,贪污腐败就半公开化的存在着。

  在魏忠贤上位后,自然也是如此。

  在魏忠贤死后,其实也还是如此。

  关键是,不论谁执政,好像都看不到好转的迹像。

  崇祯做为皇帝,尽管是极其不情愿的,但始终是为国为民着想。

  他励精图治,鞠躬尽瘁的想要把大厦倾倒的大明王朝重新扶正。

  他是一个好皇帝但他不是一个好君主,特别是他无法正确处理与内阁之间的关系,才会有崇祯一朝五十首辅这种奇葩现象产生。

  韦宝承认崇祯很有抱负,很可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