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78 是海盗吗】_明鹿鼎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4年)五月,葡萄牙舰船三艘泊铺前港。

  海盗施和得悉,即率领部众攻袭葡萄牙舰船,击伤舰船,使其桅杆折断,不得不退入内港,寻求明王朝官府保护。

  此时的明朝琼州指挥高卓站在了葡萄牙人一边。他统领所部官兵与土司王绍麟所率黎兵一起出动,攻击施和船队。然而施和设伏击败了官兵,高卓只身逃走。

  “和西方统治者依靠海盗的力量来扩展海外殖民地不同,中国历代封疆统治者对中国海盗的态度,不是招安、圈禁,就是‘虽远必诛’的无情绞杀。

  像‘七海霸主’陈祖义、‘净海王’王直、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叱咤风云的海盗到了统治者手中,大多未得善终。

  而当他们流亡海外,期望在东南亚等地落地生根时,还会遭到西方殖民者和各种势力的迫害。

  如果明清两代,能够真正地利用中国海盗的力量,今天的华夏面积将不可想象。

  当年远航归来的郑和,向明成祖朱棣献上在旧港擒获的海盗首领陈祖义。

  隆重的献俘仪式上,文武百官和各国使者的称颂中,明成祖下令斩下了陈祖义的头颅。

  在韦宝看来,这斩下的不仅是陈祖义的脑袋,也斩下了中华在海洋上崛起的命根。

  对照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当时的其他航海强国,其崛起的过程无一不是充分利用海上的民间力量,朝廷不但不重视,还千方百计要把它消灭掉。

  如果从西方史学家的角度来看,这些湮灭于中国正史中的叛民、流寇,完全有可能成为与哥伦布、麦哲伦、德雷克齐名的海上英雄。

  和陈祖义命运相仿的,是明朝海盗的头一号人物汪直。

  明朝嘉靖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汪直受到“招安”,还蒙在鼓里的他,被监斩官遣人用轿子抬上了法场。

  他建立的海上帝国在朝廷的阴谋中陨灭。

  汪直是典型的中国海盗代表,他把海上的经营做到了极致。他所处的正是中国海盗活动最频繁的时代,时势造英雄,但他身上也带有着典型中国海盗的弱点,所以导致了他最后的命运。

  据史书记载,在汪直最鼎盛的时期,他手下船队的贸易总量超过了当时明朝最重要的贸易省份浙江和福建。

  商道不通,商人失其生理,于是转而为寇,海禁愈严,贼伙愈盛。和清代的闭关锁国相比,明代虽然并没有中断海外贸易,但统治者把生意拢到了自己的手中,强令百姓“片帆不得下海”。

  于是,祖祖辈辈靠海吃海的沿海百姓,突然被政策性下岗。

  原来从宋朝起已经相当繁荣的渔业、商业都被“关停并转”,明政府又难以解决“再就业”,百姓面临的是“进亦死、退亦死”的两难。

  而另一方面,由于日本以及东南亚等地急需各类货物,“走私”成了一项利润丰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