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267 正式成为大明一学子】_明鹿鼎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韦宝并不是生气,似乎只是‘逗’她,多多少少能感受到一点韦宝的‘变态’想法,撇了撇嘴,也不再往心里去了。

  但两个人似乎都被这下简短却‘深入’的交流,弄得像是拨动了内心的某根弦,胸口有团火在燃烧。

  若不是韦宝现在14岁的年纪,和王秋雅现在15岁的年纪,两个人还处于少年男女的阶段,若是两个二十开外的成年男女,这么嗳昧的一波之后,定是滚床单的节奏。

  “叩拜至圣先师。”学堂中的一名青年‘助教’高声主持韦宝的入学仪式。

  这是这个时代的每一个学子入学的时候,都要走的过程。

  这个‘助教’是刘春石那种老童生,家境贫寒,科考无望,便在廖夫子这里打杂,既可以满足读书的愿望,也不至于生活不下去,是贫寒学子当中比较好的一种出路了。

  韦宝恭恭敬敬的跪下,在孔夫子的画像前面磕了头。

  他还是敬重孔夫子这位大圣贤的,是他奠定了华夏上千年之间的文化,甚至还一直在不停的影响着后世文化。文化肯定没有好坏之分,后世人不发展人家的儒学,还沿用一千年之前的思想,那是自己的问题,怪不得人家孔夫子。

  韦宝对儒学了解比较片面,不成体系。

  仅仅是单纯的觉得儒学的优势在于伦理学和教育学的思考,可参考论语。

  糟粕的话,儒学世界观是面向过去,追求自律的方法论。

  缺乏发展创新的思维和对自然科学的研究。

  儒学缺乏变革已知世界的热情,长期发展迟滞的社会生产力造成儒学的偏离,例如君权独大,例如对女权、对新兴事物的漠视。

  这些都是后世没有发展儒学,韦宝反正觉得不关孔子的事情。

  儒学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总的来说,价值大于局限。

  韦宝个人觉得儒学文化的价值体现在“仁义”为个人树立了端正的三观。

  仁包括积极意义的忠与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并成为三观端正者的追求与底线。

  假如没有儒学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否会有更加优秀的文化作为主流,以至于能够帮助个人树立更加完美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养成更趋近于圣人的高尚品格,谁又能说得清楚?

  从家庭与国家角度来讲,儒学文化的价值体现在“礼乐”为集体稳定存在制定了典章制度,良风美俗与道德规范。

  儒学“生逢乱世”,并能够在战乱频繁的春秋战国时代扎根,成长,壮大。后又被西汉统治者作为官学“独尊”。其对于家国稳定存在作用可见一斑。

  而且,儒学一方面提倡夷夏之防,十分注重激励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同时又以近者悦,远者来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大胸怀,倡导民族和谐,友好相处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