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 山川壮丽民族大同】_明鹿鼎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形的,后面跟普通圆棍子一样,然后再制成螺纹,一节一节的接上去,韦宝让人打造了米长一根的铁管,一共30根,45米的深度,思忖这种长度是无论如何能出水了。

  韦宝的甲中现在已经建造了简易木屋,公共厕所、几个大型仓库,剩下来用在生活方面的便是挖一口深井,然后建一个蓄水池。弄一个水站。

  没有合格的饮用水,绝对不行。

  韦宝觉得这个时代的人寿命偏短,最大的问题就是水的问题,至于说医疗方面落后,他觉得其实还好,现代人中的大部分人也不是经常去医院,顶多说小时候比古代人多打几针各种疫苗罢了。

  卫生问题是古代生活水平和现代生活水平最明显的差异,韦宝还不是特别爱干净的人,但是跑到大明这时代来,还是会在男人当中显得很爱干净,给人气质与众不同的感觉。

  如果不是觉得吃水的问题最重要,韦宝还犹豫是否将这台最重要的蒸汽机用在轮船上,或者火车上去。但是想了想,那些还太遥远,而且既然是用来做样品的,还是放在本甲好一些。

  在船舶上采用蒸汽机作为推进动力的实验始于1776年,经过不断改进,至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制成了第一艘实用的明轮推进的蒸汽机船“克莱蒙”号。

  此后,蒸汽机在船舶上作为唯一的推进动力历百余年之久。

  1800年,英国的特里维西克设计了可安装在较大车体上的高压蒸汽机。

  1803年,他把它用来推动在一条环形轨道上开动的机车,找来喜欢新奇玩意儿的人乘坐,向他们收费,这就是机车的雏型。

  人们开始研制一种能以蒸汽机推动车辆快速行进的运输工具。其中,英国的史蒂芬孙率先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史蒂芬孙是一位煤矿工人的儿子,从小熟悉矿井里用来抽水的蒸汽机,后来立志从事交通工具的发明创造。

  1814年史蒂芬逊在试运行“布拉策号”机车时,虽然取得了成功,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噪音太大,振动强烈,蒸汽机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

  火车开动时,浓烟滚滚,车轮摩擦铁轨时火星四溅;坐在车上的人则满面烟尘,被颠得筋疲力尽。蒸汽机冒出的火焰把附近的树木都烧焦了。

  但是,史蒂芬孙没有气馁,而是不断进行改进。他在车厢下面加装了减震的弹簧,用熟铁代替生铁作铁轨的材料,在枕木下加铺了小石子,增加车头和车厢的车轮数量,把蒸汽机安装在车头以减少发生危险时的损害等。

  到1825年史蒂芬孙试运行“旅行者号”机车时,情况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善。“旅行者号”牵引着6节煤车、20节挤满乘客的车厢,载重达90吨,时速15英里。这一壮观场面吸引了众多的人前来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