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08 关宁锦防线的前世今生】_明鹿鼎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任后花了大量时间组织军队练兵,但局势的日益恶化打破了他的幻想。

  明朝已无能力短时间内组建一支可与后金野战抗衡的可用之兵,孙承宗这时才发现辽西的水很深,同时也意识到了朝廷的财政问题,拼命地辞职要走人。

  去职后的孙承宗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开始反对修建锦州。

  其实,在孙承宗回到老家之前,已经被韦宝的能力和实力征服了,认可了韦宝的防御策略。

  在原本的历史中,十三年后到辽西调研的洪承畴也反对在锦州大兴土木。

  韦宝、洪承畴、孙承宗都看到了在缺乏野战精兵和财政窘迫的情况下,在锦州囤积重兵有多么的危险。

  所以关宁锦防线,在该战略的提出者眼里,就不是防线,是用来进攻的跳板。

  一旦不能进攻,它的作用就失去了。

  用于防守,就像李鲁生说的,只能“坐地自困”。历史的结局也验证了这四个字,几百年后的辽沈战役,也在锦州城验证了这四个字。

  到了崇祯朝,随着皇太极在西翼搞定蒙古,在东翼搞定朝鲜,明朝又自断东江,另两个前提条件也不复存在,随后就是清军绕过关宁锦防线的五次入关。

  此时战略态势已完全不同,清军打通了两翼,处于非常强劲的进攻态势,对辽西形成了钳形攻势,辽西成了绝佳的围点打援之地。

  明朝的最佳选择是优先保卫关内的京畿安全,重中之重是加强蓟州、山海关防线,即使清军来攻,在家门口自己的主场决战,后勤和援军都有保障,也比远在锦州的胜算要大。

  魏忠贤在这一点上,头脑思路是很清晰的,与韦宝不谋而合。

  还死抱着锦州,实质是陷入了“衔尾蛇困局”,如此一来,松锦之战被吃掉六万精锐的结果是必然会发生的。

  实际上崇祯对此也不是不清楚,他也曾和大臣讨论过要不要收缩,军队将领和兵部文官也多次有人上疏提出放弃锦州转而加强蓟州防御。

  至于为什么这个决策始终没有做出来,有个词叫“沉没成本”,投入巨大,尾大不掉,围绕辽西在边军和朝堂已形成了非常庞大的利益集团。

  从崇祯优柔寡断的皇帝生涯看,崇祯就不是一个有睿识的君主。

  在韦宝看来,天启皇帝和魏忠贤的水平是有的,至少完爆崇祯。

  天启皇帝朱由校的可能天赋比不上他爷爷万历,万历是懒但水平高得很。

  但朱由校比他弟弟崇祯高了不知道几个段位。

  朱由校从十六岁当上皇帝,在位短短七年就能把那个糊涂爹泰昌一个月就砸坏的摊子给重新支起来,已经殊为不易。

  朱由校在大方向上有主见,对军事问题不外行,对关外情况非常了解,对解决后金问题很有耐心;懂权力制衡之道。

  《熹宗实录》看下来,会发现他和他爷爷一样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