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九十六章 八股和青词_篡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青词?

  卢何的眉头皱了皱,好歹是读这么多些年书的人,没多久就想到了顾怀在说什么。

  “修道祭天的祭文?”

  顾怀差点忍不住拍大腿赞叹,不愧是能当上阁老的人,连这么偏门的东西都知道。

  要是去问何洪,估计解释了他还一脸茫然。

  如果要评选大魏最难写的文章,答案绝不是八股,而是青词。

  大魏的科举,是开国就定下来的国策,不同于汉代的察举,大魏的科举沿自前朝,考试上岗,竞争排榜,给了寒门士子们一条上升途径,避免了朝政被世家大族掌控,算得上是极开明的国策。

  大魏的科举和前朝也有些不同,前朝还是科举察举并行,地方可以推荐考生来京城应试,可大魏却是实打实的全靠考试,不管你是世家子弟,还是放牛的书生,都要依照这套玩意儿的规定,老老实实的从地方府学开始考起,考过三场,才能鲤鱼跃龙门。

  乡试、院试、会试,最后就是殿试,一场场考下来,考生们竭尽所能,用尽毕生所学,只为了先成为童生,再成为秀才,再成为举人,最后成为光荣的...进士。

  而学子们到了长安,考试科目就分为三场,第一场考经义,也就是四书五经,第二场是使用问题写作,第三场是时务策论,也就是给你个事情让你分析,这些年的时务分析基本上都是和南方沾边,颇有点现代应用文的意思。

  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经义,堪称取士的关键。

  大魏的考生不像许白那个时代的考生一样要复习许多内容,他们只需要背好四书五经就行,题目只会在这里面,就和许白那个大学里的期末考试差不多,绝对不会超纲,范围相当小,背起来容易,而且写文章还有规定字数,一般不超过五百字,这么一看,大魏的考试还挺轻松。

  可事实恰恰相反,考试的关键在于格式和个人发挥,八股文氛围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几个部分,尤其是后面几个部分可不能随便写,这里是精华部分,必须用排比对偶句,一共八股,所以叫八股文。

  这种写法十分古板,想多写一个字都不行,很多人都是一边写一边乱编,只为了凑字数达到对偶效果,表面乍一看十分工整,细看内容就是废话满篇。

  而且痛苦的还不仅是考生,出题的老师也是,四书五经就那么多字,三级考试全从里面出题,而出过的就不能再出了,所以出题的老师们灵机一动,把四书五经上下句切开,单独拿来出题,语句不通不说,老师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更别提考生了。

  结果就是稀里糊涂的考,稀里糊涂的答,而且八股还规定所有的文章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必须按照古人立言,也就是要按照圣人的思想去写文章。

  这就缺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