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九章 战或和_将军为我着红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们到来之后,可以慢慢商议。”

  皇帝点点头,道:“众卿还有何异议?”

  王靖炀道:“陛下,臣有话说。”

  “王相有何说法?”

  王靖炀道:“首相所言,臣多无异议。只是两国互通商贸,臣以为不可。西夏国小,又地处贫瘠,商贸本就难行。若是能断绝商贸,他们经济难以为继,民众生活艰难。不出三五年,国势必衰,将再无能力与我大楚抗衡。”

  司光禄道:“哼,王相说的容易。断绝商贸,受伤的是两国民众。你可知朝廷每年与西夏贸易的数额是多少?”

  王靖炀淡淡的道:“司相张口闭口为民争利,可曾见过河北满目疮痍?”

  司光禄大怒:“你……”

  王靖炀不给他机会,大声道:“西夏与大楚的贸易,不过大楚贸易总额的万一。而大楚之于西夏,则是六七成。大楚没有西夏,不论朝廷还是民众,都不会受到影响。西夏离了大楚,则等同灭顶之灾。既然战事不利,就从经济入手,最终不得不让西夏臣服。”

  皇帝还是比较认同王靖炀的话,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好的结果。

  他想恢复太宗荣光,却又害怕打仗。上位第一仗就失败,弄的举国上下怨声载道。即使他也希望柳君枝能通过战争确立地位,又害怕再次失败。他并不觉得柳君枝一个毛头小子能有其父亲的军事才能。老将军尚且失败,更何况从未领过兵的柳君枝。

  打仗不是过家家,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年太宗皇帝平定长城以南,最终与契丹一场大决战。

  那时候契丹强盛,兴兵八十万南下。大楚刚刚稳定,太宗皇帝昭若恤想尽办法凑了三十万大军,御驾亲征。

  这一仗对大楚太重要。若是胜了,将奠定今后百年的稳定。若是败了,刚统一的天下又将分崩离析,大楚将不复存在。

  两军在绵延长城数千里战线上大战,眼看楚军就要不敌。大漠上却出现了一支三千人左右神秘的军队。一个月内横扫上百个部落,把每个部落的贵族屠戮殆尽,最后留下两人来争夺首领,这样各部落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大楚用兵。

  最终这支军队攻进契丹王城,把留在王城的耶律家族屠尽,扶植萧氏为帝。

  这下变故打乱了契丹人的部署。

  在前线征战的各部落首领,得知部落出事后,都急着赶回去处理家事,前线瞬间崩溃。

  在南院的契丹皇帝,听说老窝被端,王城有了新皇帝,也急着回去平叛。

  八十万大军就这样崩溃,太宗皇帝在后面掩杀,直追了六百里才停下来。

  从此契丹没落,直到七十年后才逐渐恢复过来。

  即便以太宗皇帝的文治武功,差点都失败。若不是契丹后院出了状况,只怕现在中原早就落入蛮夷之手。

  后来太宗皇帝多方打听,却始终不知道那支神秘的队伍出自哪里。只有通过零星的信息,得知队伍的首领是个女人,除此之外,再无任何信息。

  皇帝有雄心,却不一定有雄才。想起连太宗皇帝打仗都差点失败,更觉得王靖炀的办法最为稳妥。

  他虽然有偏向,却不敢独自决定,毕竟这一年来都是被宰辅压着,就算能自己决定,也会习惯性的问一句:“众卿还有何异议?”

  西夏使臣未到,商议再多也是无用,众人也没有再多说。皇帝道:“既然众卿无异议,此事就这么定了。除了互通商贸和交出凶手,别的都可以同意。西夏使臣还有半个月就到京城,让鸿胪寺的人做好准备,不要失了天朝上国的风范。”

  一众宰辅起身行礼,依次走了。

  皇帝对走在最后的柳君枝道:“君枝,你留下……”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