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265章 “尤娜与狮子”金币_赶海:我能看到提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少数,但能被称为“英国最美硬币”的,却是寥寥无几,其中之一就是英国在1839年发行的“尤娜与狮子”5磅精制金币。

  他们能做的,就是帮忙宣传。

  而在小日子,朱鹮是小日子的圣鸟,但他们国内的朱鹮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面临灭绝,只剩下6只。

  “岛主,我来介绍一下……”梁教授的学生开口。

  只要谈下这里的业务,他们采石场基本上可以干一年了。

  “记住,嘴巴都严实点。”王导跟自己节目组的人重复刚才张耀华的话。

  “啊!海南附近的海域?”梁教授再次一惊。

  所谓的功能性灭绝,指某物种在宏观上已经灭绝,但尚未确认最后的个体已经死亡的状态。简言之,即生物丧失维持繁衍的能力。

  很显然,没有价值的沉船,他们不感兴趣。

  张耀华将剩下的金币收起来,跟众人说道:“六万以上肯定是值的,不要随便当金子卖掉。”

  这也是好事。

  说完,忽然觉得自己语气有问题,又赶紧道歉。

  他早就收到了消息,知道这位梁教授的存在。

  一枚金币至少六万元,在场超过六十人,那就是三百万起步了呀!

  当然,张耀华也不奇怪,毕竟这种事也不是头一回遇到,之前施工队的工头也是这么干的。

  “好!多谢张老板。”

  九十年代末,我国“借”给他们一对朱鹮,跟大熊猫差不多,但也有区别。

  嗯?

  梁教授猛地看向张耀华,眼中的精芒闪烁。

  对于这种真正做研究的学者,王导也很敬重,分享了详细的信息。

  而采石场的刘老板得知张耀华拍完节目回来,立即提着礼物上门求见,态度之诚恳,张耀华都不好意思不见。

  现在沙朗村、金鸡岛都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石材自然也是需要的。

  刘老板已经打听清楚了。

  那五枚金币正是大名鼎鼎的“尤娜与狮子”金币。

  这对一位打工人来说,简直是天降横财。

  等梁教授说完,张耀华才冒出一句:“国内也不止两个儒艮种群吧?”

  梁教授的学生也附和道:“是呀!岛主,你不知道,我们在海南找过很多次,也问过不少当地人。”

  于是,他们只好找节目组负责人,详细了解那片海域儒艮的具体信息。

  他略带激动地问道:“岛主,难道你还发现其他的儒艮?”

  水旺笑着告诉大家:“前段时间我们也捡到过一次,那次金币,一枚十万出头,这种就不清楚了。”

  “你好!你好!大家请坐,喝什么?”张耀华招呼他们。

  这款金币的价值最近正在暴涨,一枚拍出一百三十万欧元的天价,相当于人民币一千两百万左右。

  “在哪里?”梁教授急声问道。

  他要的正是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不久后,梁教授带人来了。本来他们是想直接找张耀华了解的,但张耀华此时正和刘老板聊着生意。

  黄老师、周子琪、刘一帆和王导也服了。

  其实,他用金手指查过,国内海域,一共有三群儒艮。其中最大的一群,就在北部湾海域。

  朱鹮的大名,相信很多人也听说过。

  再说了,上百年前的金币,肯定不能单纯按照黄金去卖的。

  张耀华伸手,跟梁教授的学生要来平板电脑,打开卫星地图,放大。

  “大概就在这附近,你们可以去找找看。我上次遇到,有十多头呢!”张耀华将那群儒艮的位置指出来。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