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00章 玄德政审徐元直_汉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门外轮流警戒。

  刘备、徐庶、刘晔通宵达旦聊至天明,他们一边饮酒,一边畅论天下大势。

  徐庶端坐席间对答如流,刘备认为他与刘晔不相伯仲,当谈论到临阵用兵之法时,徐庶显然比刘晔技高一筹。

  刘晔试完徐庶才学,连忙提醒‘迷弟’般表情的刘备:“使君寻访贤才久已,今得元直何愁大事不成?你应带他回宛城一趟,当着众将拜其为军师。”

  徐庶摇头让自己清醒,谦虚说道:“有子扬珠玉在前,庶岂能后来居上?”

  “元直不必过谦,既然子扬这么说,你就该当仁不让。”

  刘备说到这里有所停顿,跟着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徐庶:“莫非元直有别大才举荐?子扬说你和水镜先生.”

  “使君.”刘晔叫住刘备,小声提醒:“水镜先生乃隐士,恐难请其出山.”

  刘备不以为然:“大家生逢乱世,隐者亦难自安,元直既与水镜为友,说不定可以一试.”

  “子扬所言不差,德操(司马徽)生性恬淡、与世无争,他是不会出山为官的,这荆襄大才倒是不少,只不过”

  徐庶本想把诸葛亮、庞统等人说出来,但他们曾明确表示不会投刘备,所以话到嘴边却没能说出口。

  刘备听过庞德公之名,也知道他拒绝了刘表征辟,自己即便能请他出山也不能,心说哪有反惹得刘表猜忌。

  “老子云:知足之足,常足。既然隐士不可求,备也不能强求,现在有三人为我设谋,比起当初已经好太多。”

  听完刘备的感叹,徐庶一脸纳闷之色,心说我耳朵小没听清?

  三人设谋?除了我和刘子扬,难道还有别人?

  是我这半年白打探了?还是说刘皇叔嘴瓢说错了?如此重要的情报没探到?

  “咳咳.”

  刘备听到刘晔咳嗽声反应过来,不想瞒着徐庶又不能没丝毫城府,毕竟两人才刚刚见面,观察了解对方背景很有必要,于是笑呵呵向徐庶解释:

  “你我寓居襄阳皆是客,有些事不便在客人家里讲,等两天我们回到宛城,再把详情与元直细细说。”

  “也好。”

  徐庶虽然心中好奇,但仍然选择服从。

  与刘备交流了一晚上,徐庶发现刘备仁德、坚韧、雄才大略,是个成大器的好苗子,而且麾下的人才颇多。

  除了在宛城已扬名的关羽、张飞,刚刚与自己‘不打不相识’的赵云以及陈到,都是不可多得的猛将。

  还有那藏起来的谋主,这主公,似乎真不简单呢

  孔明、广元,你们怕是看走眼了。

  施展抱负需趁早,犹如的卢有千里之能,无人骑则不能自往。

  徐庶打算帮刘备做出点成绩,再向诸葛亮、孟建、石韬、崔钧等人推荐。

  至于庞统庞士元,徐庶认为没啥好劝的。

  替荆州庞家担忧前程,属于咸吃萝卜淡操心。

  刘备幸运收下徐庶,并得知他其母寓居在襄阳。

  次日清晨,刘备熬了一夜毫无睡意,嘱咐赵云上街买了礼物,拉着徐庶去他中拜会。

  徐母听过刘备贤名,非常支持儿子辅佐明主。

  徐庶家中虽清贫简陋,然而徐母却知礼识义,刘备当即通过了军师的‘政审’。

  刘备让徐庶与母亲整理收拾,待他向刘表请辞就一起回宛城。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