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七十四章 在悲苦寺讲法_史上第一方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位出家人对着一面幡子,面红耳赤争论不休,惠能大德上前一听,才知道他们在争论旗幡所以会飘动的原因。

  一个说:‘如果没有风,幡子怎么会动呢?所以说是风在动。’另一个就说:‘没有幡子动,又怎么知道风在动呢?所以说是幡子在动。’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惠能大师听了,就对他们说:‘二位请别吵,我愿意为你们做个公正的裁判,其实不是风在动,也不是幡子在动,而是仁者的心在动啊!’”

  素问讲完故事便闭口不言,而下方的悲苦寺僧人则陷入深思。

  好半天后有僧人开口道:“现象是风幡,而其本质里没有风幡,故说风幡没有动。如果把风幡认为真实,则是心动,成一切相是心。”

  这个说法获得了许多僧人点头认可,素问也微微额首。

  那个僧人见素问点头,目光中微微有一抹喜意。

  另一个僧人开口道:“风帆的确在动,如果我们的心不受风帆的影响,动犹如未动。”

  这个僧人的说法与上一个僧人的出发点不同。上一个僧人是通过佛经对真实的描述来理解,而这个僧人则是通过保持本心这点来理解。

  虽然看起来好像第一个僧人的境界更高一些,可悲苦寺僧人却对第二个说法更为认同。

  素问同样点头。

  众人见两个说法他都点头,有些摸不清他的想法到底是如何了。

  “我觉得两位师兄说的都对,一个是从本质上说,一个是从持心修行上说。”第三个僧人道,不过却多少有些取巧,没什么自己的见解。

  素问同样是点头。

  场下众人见他对三个人都点头,不由得问道:“素问法师,请问你是如何认为的呢?”

  素问见下面没人再说话,便笑着说道:“其实三位说的都不错。佛法有八万四千个法门,这八万四千个法门,门门皆通大道,并无高低上下之分,适合自己便好。”

  听素问如此说,下方众人多少有一些失望,本还想听听素问的想法,没想到他就真的讲了个故事。

  素问见下方众人的表情,笑了笑继续说道:“其实我对于这个故事也有一些看法,不如说出来大家一起参详一下。”

  听到素问说,众人纷纷面露惊喜神色,聚精会神等着听素问能说出什么来。

  “并不是说因为心动风幡才会动,也不是说这是心动而不是风幡动。

  风幡动,确实发生了,是一种现象,但是这种现象本来并没有“动”的概念,只有心中起了他们在动的这种定义和概念时,人们才称之为动,这时你会说“哦,它在动”。

  事物本来并没有动静之分,“动静”只是人的定义和分别,是文字相,心中住相,心有“动静”之别,才识风幡动。

  这和佛说般若,即非般若,是名般若的道理是一样的。”

  素问这次说完,下面众人先是深思,场面先是寂静了一下,随后开始响起零零落落的掌声。

  素问朝掌声响起的方向看过去,见到圆济正朝自己微笑示意。

  接着悲苦寺众多僧人也从思考中清醒过来,场中的掌声越来越热烈,众人看向素问目光都充满敬意。

  如果说第一个僧人说的是表里之道,第二个僧人说的是修行之道,素问所说的就是根本之道。

  众人能够从素问的话语中领悟出更多的东西,包括我相与分别相,对于他们日后的修行大有好处。

  所以众人才会爆发如此热烈的掌声,才会经过这么一次**就对素问生出敬意。

  虽然只是一个故事和几句话,但他们收获到的东西却能让他们省去数年十数年的苦功。

  素问看他们的样子,心中也是放下心来。这次**,他没用自己的特殊能力,将自己的领悟传达到其他人心里。

  毕竟这些人修行都到了相当的程度,而且都没接触过禅法相关。自己若是那么做了,反倒有可能让他们陷入迷茫当中,修行反而退步。

  所以他通过这个前世之时家喻户晓的故事和自己的理解来给他们上了这一课。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