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六十章 传灯法会(下)_史上第一方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通之类的方面去想,反而不会让人有太大的好奇,起码在国内普通人的认知上就是如此。

  素问一句话后,所有人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他的话上,才继续开口:“一般人虔诚点平安灯能够获得平安,但也随着他虔诚心的深浅,以及本身福报的大小、业障轻重而有不同的感应。”

  “但真正重要的是在于我们的内心,而不是有形的物质。

  经典上说:‘自灯明,法灯明。’‘自灯明’,以自己本身的佛性为灯、为光明,依靠自己佛性的光明;‘法灯明’,法就是佛法,以佛法为灯、为光明,依靠佛法的灯明,不依靠任何,不依靠其他,这是我们供灯的目的。”

  “灯本身就是光明,光明象征着智慧,有了智慧就能够破除愚痴的黑暗,所谓‘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慧能破万年愚。’”

  素问说到这里,让众人在心中感悟。

  他不希望下面这些信徒总是将希望寄托在神佛身上,生活中有什么问题就求神佛保佑。

  因此他每次法会的时候都会不厌其烦的重复,告诉众人,自性常明才是目的。学佛修佛,就是要探知自己的内心,明确自我,将修行视为寻找这一切的道路,最后找到解脱之法。

  无论哪一门,哪一宗,都是这个目的。只不过方法各有不同罢了。

  目前来看,他这么做是有效果的。起码净心寺中众多僧人,就不是死念佛,众多善信,也都只是默默修行,很少每天将“佛”挂在嘴上。

  这是东海的居士与其他地区的居士习惯上相差很大的一点,受到素问的影响,带着净心寺的鲜明色彩。

  素问一番开示之后,随后到了这次法会最重要的环节——传灯。

  首先素问拿着一盏莲花烛灯到正殿内佛前供灯处点燃明灯再回到众人之前。

  接下来道济大德和道衍、天如、秀岩、德诚等法师依次拿一盏灯到素问手中点燃,再与身后僧人手中的烛灯交换。而僧人再与后面居士手中交换,再将换来的没点燃的烛灯与法师手中明灯交换,这样众多法师手中的灯始终是新点燃的。

  整个场面一片肃穆,上千人在场中鸦雀无声。

  素问传下的不是灯,是佛法,是智慧,是光明,众人皆明白其中的含义与期望。

  站在上方向下看,只见寺中地面上先是一点灯火亮起,随后两点,十点,百点,千点,整个地面上点点灯火亮起,仿佛将星空倒映在地上一般。

  下方众人的感觉也各有不同。虽然是一盏莲花烛灯,看起来平平常常,但拿到手中却倍感温暖,仿佛热度从灯火上一直传入掌中,再到身体中一般。

  肃穆的气氛,无数人与自己做着相同的动作,场中皆为同道,起码在追求上都是相同的。加上手中传来的温暖感觉,让众人在这夜色中感觉也不那么寒冷,感觉自己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