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四章 无相颂_史上第一方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行藏和行果了。毕竟藏经阁内的打扫还是比较轻松的活,而且打扫起来也是很快。

  “住持,有人把石碑送来了,要你下去接收。”行松小跑到田边冲着正在开垦田地的素问喊道。

  素问抬起头抹了把汗水,又看了一眼正在后面埋种子与浇水的众人,随后走到田边将僧衣套在身上。

  石碑是他在立下《无相戒》与《禅门清规》的前一天让人定制的,直到今天才送过来,差不多用了6天。

  当他虽着行松来到山下的时候,正有七八个人利用吊轮将一个高三米多的石碑从山下吊运上来。

  “一、二、放”

  素问和知客堂的僧人一同上前帮忙才将这块石碑安稳放到地面上。

  接下来吊上来的则是一块小一些的石碑,之后又是两个底座。

  如果石碑和底座连在一起很难运输,像这样分体式安装要容易许多。

  “住持,这个石碑在哪?”负责运输的人一眼就认出素问,也不提签收的事情了,先是询问放到哪里。

  “放到后面吧。”素问伸手指了一下,这个石碑他是准备放在一层连接二层的石阶旁边,上面刻着的就是《禅门清规》的全文,可以让寺内僧团每日上下出入都能看到,时刻记载心中。

  而另外一个小一些的石碑则放在山门处,上面刻着的是一首给在家居士的无相颂,供上山的居士用以时刻警醒自身: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这个石碑一立在山门处就引起很多人的围观,并且有人给取了一个名字:禅门居士碑,而且由于名字和内容贴切,很快这个名字就传了开来。

  不得不说,这个石碑立上去后,净心寺的名声又高了不少。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仅仅第一句话就让很多人新生好感。完全不同于其他宗派那些教条性的东西,仅仅一句话就点出了其中要义。

  这一个无相颂,就说明了禅宗与其他宗的不同,将那些繁杂的条条框框都抛开,完全的唯心论,一切由心而定。

  其中包括让人心气平和,行事正直,上孝父母,友善他人方方面面,可以说完全符合儒家、知识分子以及普通大众的价值观。

  当天晚上这个禅门居士碑上的无相颂就被人传到了网上,不少网友看到都称赞不已。

  这个无相颂也再次阐明了禅宗的核心,一切由心而行。不同于其他宗门的修行,最终目标的成佛让人感觉太过遥远,永远无法达到。而禅宗则是提出每个人原本都是佛,心中都有佛性,只是被妄想分别与执着所遮蔽了。想要修行不用求于外法,只要按照无相颂中去做,让清净心现前就可以了。

  这一个无相颂也真正让净心寺与禅宗的名字记到了所有人心里,是在佛门修行上,而不是在武艺上。

  可以说从这个无相颂开始,佛门也开始了完全世俗化,从世外融入到世俗之中。(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