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两百零五章 青海湖祭海_我的农场在沙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直到近些年才又恢复。

  早期祭海活动,均由本民族首领主持举行,一般很少有官府派人参加。

  但从清初到乾隆年间,为了拢络西北各族,每当祭祀时,朝廷都会派员致祭西海,并召集青海蒙古族各部首领会盟。

  参加祭海除朝廷派钦差大臣或中央特派大员,各级地方官员外,主要是青海蒙古族左右两翼,正副盟长所属二十八旗主扎萨克、亲王郡主、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及其随员,青海各呼图和附近各寺院的活佛、僧侣,以及后来参加的藏族千户、百户头人及其随员,还有驻军军官等。致祭时,一般是朝廷钦差大臣或中央特派大员为主祭,地方官员为陪祭。民国以来,多以地方官员为主祭,中央特派大员为陪祭。

  那时的祭海,声势不可谓不浩大。

  现在祭海大多为环湖寺院活佛、喇嘛或法师主祭,其场面也没有以前盛况。

  但即使如此,对生活在青海湖边的当地人来说,青海湖祭海仍然是件非常神圣的事,就如同他们马年转神山,羊年转圣湖般。若是能在青海湖祭的时候赶上青海湖边八大活佛主持的祭海仪式,那可真是三生有幸。

  蔡鸿鸣一大早就带着老婆孩子过来参加祭海活动,因为人太多,刘重等人都在他们旁边护卫。

  楚楚太小,站着根本看不到东西,就被抱在怀里,还是看不到,蔡鸿鸣索性就让她坐在自己脖子上。

  小家伙坐在上面四处看着,看什么都感觉新鲜。

  到了九点,祭海开始。

  穿着盛装打扮的民众手捧哈达,带着炒面、酥油、松柏枝等祭品走到海滨边上搭有两米多高的煨桑台(燃烧祭品的圣坛)祭拜。寺院的喇嘛长者将松柏枝点燃,旁边的僧侣齐声诵经,一时间螺号声声,鞭炮齐鸣,众人高呼。在煨桑同时,所有参加祭海的人都要沿顺时针绕行煨桑台三圈,同时向桑台投献哈达、白酒、糖果、五色粮食等祭物,向空中抛洒“隆达”(即纸风马)。

  祭献完毕,由法师手捧五色丝线缠绕的五谷瓶,带领僧侣组成的仪仗队往湖边走去。

  他们各持法仗、宝伞、香炉、净水瓶、幢幡等法器,奏着藏唢呐,吹着法号,头戴鹿首、牛首面具的鹿神、牛神以及地方神拥向湖岸。在湖岸边,法师朝着湖水念诵咒语,前来祭拜的人开始向湖中投掷自己的祭物,表示对海神的崇拜,并乞求海神保佑众生吉祥幸福,三牲兴旺,地方平安。

  据说,祭物沉得越快,就证明你的心意越诚,湖神也就越喜欢你。

  许多老人、妇女祭拜后纷纷跪在湖边,摘下身上的护身符用湖水清洗。据说这天用湖水洗护身符,可保一年平安。还有许多小伙子骑着马下湖狂奔,同样也是想获得湖神的庇佑。

  现在是商业社会,祭拜的一切物品在湖边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