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一章 鸿雁_我的农场在沙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泰山。”这句话,还有“鸿爪印泥,过水无痕”用来比喻岁月之不可追寻的语句。后面这句出自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以前曾经读过这首诗,只不过都是死记硬背,哪了解诗句中蕴含的意思。如今经过社会烘炉锻烤,再读时,不觉嘘唏。

  记得李清照那首很出名的《一剪梅》中也提过鸿雁。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中的“雁”就是“鸿雁”。

  想想这首诗的意思: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古人的诗永远是那么美,那种意境,稍稍想想,就让人迷醉。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情怀。

  蔡鸿鸣带一大群动物信步而走,那些鸟看了,并没有惊慌失措的飞掉,依旧悠哉悠哉的在那觅食。有大胆的还跳到鹿背,叽叽喳喳的歌唱。来到湖边,看到在湖面嬉戏觅食和在湖边沙地、草丛中孵蛋的鸟,蔡鸿鸣摸着下巴想了下,感觉鸟多也不是件坏事。这些鸟总是会走,到时留下蛋,可以用孵蛋机把那些蛋孵出来。用心养养,说不定明年就能培育出一群鸿雁来。

  这种野生鸿雁的肉要比家养的好一点,而且附近山林鸟类也不是很多,到时养一些,放一些,等鸟多了,以后就可以经常听到鸟叫,多好。

  可有一个坏处,就是这些鸟看到这地方不错后,估计明年还会再来,想想真是麻烦。

  这时,后面忽然传来一阵嘈杂声,转头看去,只见农场里的那些小伙子,一个个穿着迷彩服,手拿工兵铲背着大背包,往山上走去。显然是去抓黄羊,只是就抓个黄羊而已,至于这么兴师动众吗?

  ​他不知道,为了抓黄羊,这些人还特地跑到办公楼里的监控室内查看黄羊所在的位置和环境,然后又跑到会议室里开会商讨如何抓捕黄羊,好像行军打仗一样,一一制定计划。他幸好不在那边,要不然非得笑死不可。

  逛了一圈,蔡鸿鸣才想起晚上要给清韵她们做大餐的事,连忙跑去山坡上挖茅草根。

  茅草根也不知是以前被玉蟾液浸泡过还是适应环境的原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