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六章 清韵阆苑(中)_我的农场在沙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扑入鼻中,香气中好像不只有茶,好像还带着一丝别的东西,但揉杂在一起,却有如天作之合;轻啜一口,香舌轻扰,咽入腹中,宛如仙药一般,有遍体生香的感觉,整个人都舒服起来,也有了精神。

  “好茶。”清韵忍不住赞道,不得不说,她还真的没喝过这种茶。

  “水不错。”蔡鸿鸣喝过茶后说道。

  茶丸就是小胖虫拉出来的虫茶,他当然喝过,不过这水就不一样了,甚至要比他那边的井水好一点。

  他可不知道这水可不是普通的水。

  古人煮茶,非常注重用水,更苛刻的要求水质要清、活、轻。

  所谓的“清”,就是看起来明朗、清静、澄澈、无垢,挠之不浊。因为水质不洁净,茶汤就会混浊。只有水质清洁无杂质,透明无色,才能显出茶的本色;所谓的“活”,就是有源头流动的水,而不是静止水,如池水、潭水之流。静止水容易被外物污染,滋生细菌、病毒、虫害,因此不宜饮用,免得生病;所谓的“轻”,就是质地轻,浮于上的好水;劣水则质地重,沉于下,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软水和硬水。

  现代科学认为,每升水含八毫克以上的镁离子钙的称为硬水,反之则为软水。

  自然界中仅雪水和雨水、露水为纯软水,古人素来喜用这种水煮茶,现在看来还真有那么一点科学道理。

  经实践,采用软水泡茶,茶汤的色、香、味三者俱佳;而用硬水泡茶,则茶汤变色,茶的色、香、味大减。水的轻重还应包括水中含有的其它矿物质成分的多少。如铁盐溶液、碱性溶液等都能增加水的重量,用含铁、碱物质过多的水泡茶,茶汤还会漂起一层“锈油”。茶叶中因含茶多酚类物质,遇水中的铁盐溶液,茶汤还会变成黑褐色。

  清朝的人还讲究以水的轻重辨别水质的优劣,并以轻重来评定水的品级。

  据清朝人陆以湉写的《冷庐杂识》记述:乾隆为品通国之水,制一银斗精量泉水,以质之轻重分水之高下,结果“京师玉泉山之水,斗重一两,塞上伊逊之水亦如之,其余诸水:济南珍珠泉重逾二厘,扬子江金山下泠重逾三厘,惠山,虎跑各重逾四厘,平山重逾六厘,清凉山,白沙,虎丘及西山之碧云寺各重逾一分。遂定玉泉水为天下第一泉,作《玉泉水天下第一泉记》。又量雪水,较玉泉轻三厘,遇佳雪,必收取。但雪自空降,非从地出,故不列入品泉名次。盖水质不同,比重不一。

  乾隆以水质轻重区别泉水优劣,是一种独创,同时也表明清王室对饮茶用水的讲究。

  古人煮茶水质除了要求清、活、轻外,还要求水味甘、洌(清冷)。

  水味的甘洌,也叫甘冷、甘香。

  古人将泉水味美者称作甘泉,气芬芳者称作香泉,言泉惟甘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