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七章 寻玉(一)_我的农场在沙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蔡鸿鸣看到阿基比格的担心,就跟他解释了下。

  来的时候,他已经了解过,知道和田产玉的地方主要集中在玉龙喀什和喀拉喀什两条河及其附近地区。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两条河中又以玉龙喀什河产玉最多,产出的玉石又多是和田玉中的上品与极品。而喀拉喀什河产出的玉则多为青玉、青白玉、青花和墨玉,也产少量的碧玉,产出的白玉很少,玉的质地和价格远不如玉龙喀什河产出的白玉。

  和田玉的历史悠久,早在殷商时期,就已进入中原。

  《穆天子传》中记载周穆王巡游昆仑,曾“攻其玉石,取玉版三乘,载玉万只”而归。而西汉东方朔在他所写的《海内十洲记》中更是称和田羊脂玉为“白玉之精”。

  只是经过几千年的采挖,加上现代机械的运用,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两岸早已被采玉人挖得千疮百孔。

  蔡鸿鸣用卫星地图看过,发现那地方左一个窟窿右一个窟窿,根本不像一条河流的样子。试想被挖得这么厉害的地方怎么可能容易找到玉,所以他就想朔流而上,循着源头去找玉。

  西疆有一条省级公路就修建在玉龙喀什河的边上,到了离和田市差不多六十公里的地方才开始和玉龙喀什河分开,转进山里,不再沿河而走。

  蔡鸿鸣就想让人载他们和牦牛到那个分叉口,然后骑着牦牛沿河岸寻找。找到算运气,找不到也无所谓,就当去玩。阿基比格听到他的计划后,才稍稍放下心来。不过晚些时候,他还是偷偷的塞了一把枪给他防身,免得出现意外。在这地方可不比内地,个个都是良民,还是小心为上。

  准备好东西,第二天蔡鸿鸣等人就早早起床,坐着阿基比格的车和载着牦牛的货车一起往寻玉地点而去。

  昆仑山上雪水融化后汇流成河,才有了玉龙喀什河、塔里木河、伊犁河等等河流。

  每到夏季,雪融后化成的雪水和雨从山上冲刷下来,差不多都会形成山洪。昆仑山上的原生玉矿经风化剥离后的玉石碎块这时就会被洪水携带奔流而下冲入河中,到了平缓地带因流速骤减,玉石就沉积在河滩和河床中。

  年年复复,皆是如此。

  据说,历史上由于地壳运动或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源自昆仑的两大河流之一的玉龙喀什河曾多次形成堰塞湖后改道。所以,和田这块地下,差不多可以说全部埋有宝玉。

  每一年,当秋季气温下降,昆仑山雪水不再融化,降雨量也大大减少,枯水季节河水变浅的时候,河床中的玉石就相对容易被发现。

  所以,每年这个时候,就会有很多当地人和外地者前往露出河面的河滩寻玉捞玉。不过,他们也只是敢在中下游而已,因为上游地势险恶,很难到达。但这个现象在黑山地区(籽玉发源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