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章 我的条件_1980,从写歌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文先生,你这样说我实在是太高兴了,来、来、来,我洗耳恭听,你赶紧说?”

  “邵先生,我们两个人之间除去雇佣关系之外,还有可以在业务方面进行一些合作,比如:电影、电视剧的主题曲、插曲,以及剧本方面的事。”

  邵义夫显然对文飞阳的话题特别感兴趣。

  “文先生,请你继续说下去?”

  “我的意思非常简单,那就是咱们可以在某部电影或者是电视剧中,我来提供主题曲、插曲、剧本,然后,等到上映后再从其中分一部分利润。”

  文飞阳不知道他自己的这句话,直接触动了邵义夫的奶酪,10多年来,他已经与自己公司的许多元老级别的人才,就这个问题谈崩了。

  “文先生,不知道你想分多少钱?”

  “我的要求不高,一片一议,基本上就是票房收入的1%至5%,你觉得怎么样?”

  邵义夫以为文飞阳会狮子大开口,想不到却是一个这样的结果。

  “文先生,你的要求说起来确实是不高,不过,你应该是不知道我公司的规定,现在我来给你说一说……”

  听罢邵义夫的话之后,文飞阳才知道自己有些想当然了。

  从50年代开始,邵义夫的邵氏电影公司,就逐渐占据了港岛电影的主要市场。

  鼎盛时期,邵氏无论是历史片、爱情片、喜剧片,还是武侠片、动作片、枪战片,都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正如片尾的字幕所示:“邵氏出品、必属精品”。

  邵义夫告诉文飞阳,邵氏目前实行的是员工合同制,包括导演在内的人,他们酬劳的分配也同样是这样的。

  说到邵氏电影公司的工酬制度,让文飞阳想起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邵氏的对头嘉禾电影公司。

  嘉禾、邵氏的恩怨来自于,曾经在邵氏打拼了13年的邹文怀。

  因为不满邵氏电影公司的薪水待遇,邹文怀一怒之下,带着与他交往深厚的梁风和何冠昌离开了公司。

  离开邵氏之后,深喑电影之道的邹文怀,集资200万港元创立了嘉禾影视,正式自立门户。

  为了拉拢人心,邹文怀表现的是非常慷慨大方,他向李小龙、许冠文等人承诺,自己愿意与大家分享电影的利润。

  因此,在整个70年代,港岛基本上就是嘉禾电影的在出彩。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也直接导致了邵氏电影公司,慢慢地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邵先生,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你不可能为了我这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去改变邵氏电影公司工酬制度。”

  “不过,我这个人也有一个怪癖,那就是不想看见自己的付出,与预期的收入不成正比,所以,我觉得咱们两个人再继续谈下去,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文飞阳说罢就站起身来正比离开。

  “文先生,我非常欣赏你,我有一种直觉,你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实在是不想与你就这样擦肩而过。”

  邵义夫话里话外是一片惋惜之意。

  “邵先生,我们虽然是初次相识,不过,我也觉得咱们两个人非常有缘,我现在是个小编辑没有什么财富,送不起你什么样像样的礼物,就把今天的那首歌曲送给你吧!”

  文飞阳说罢就从身上拿出纸和笔,飞快地写好了歌词、曲谱。

  “文先生,这怎么好意思,你的礼物实在是太重了,太重了。”

  “邵先生,我有一句话不知道该说不该说?”

  “文先生,请讲!”

  “其实,电视剧《上海滩》的每一个剧中人物,他们无时无刻都在想着一件事,那就是怎么样才可以出人头地。”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你可以再考虑、考虑我的提议,毕竟我知道普通人想要的是什么。”

  文飞阳的话让邵义夫沉默了。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