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八十八章 空中大决战_一个人的抗日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超越地平线的眼睛”,再加上地面的预警雷达和机动的雷达车,印度空军的一举一动都在联军的监视之中。掌握了先机之下的大空战,南巴联军未战已经占了上风。

  预警战机是联合空军的千里眼和顺风眼,而电子干扰飞机则是为印度空军准备的致盲、致聋的另一大杀器。它能侦测敌机的通讯频率和敌雷达波长,并对其实施强力干扰。在之前的空战中它只是小试了下身手,现在这场决定胜败的大战,它可要全力施为了。

  印军飞机还在途中飞行,便被预警飞机捕捉到了,几十秒钟的时间,计算机便将敌机的航迹诸元计算完毕,并算出敌机的高度、距离、方位、速度等资料。联合空军立刻出动处于全神戒备状态的战机,前往迎敌。由于情报准确快速,联合空军有充分准备,对敌情了如指掌。再加上预警飞机还在不停地发送最新情报,印空军的一举一动尽在掌握之中。

  拦截机群出动了四个中队,也是九十余架飞机,但都是鹞式战斗机,这比印军的攻击机群的空战能力明显要高出一筹。而且在迎头攻击中,装备了雷达制达导弹的鹞式比只有红外寻线导弹的米格—21更有优势。

  为了防止敌机得到雷达预警而提前退却,拦截机群根据预警飞机的数据,掌握着时间和速度,保持低空飞行,到最后才跃升加速飞行,几乎与印空军攻击机群同时到达了冈格拉附近的作战空域。

  印军机群得到的预警时间很短,逃窜显然是来不及了,米格—21纷纷冲上来,掩护“苏-7”超声速战斗轰炸机中队。一通迎头的导弹飞来,印军飞机或中弹或急速规避,阵形有些散乱,没等他们重新调整编队,鹞式战机已经出现在视距之内,并且再次发射雷达制导导弹。

  空战开始了,一百多架飞机在空中象蝗虫似的穿梭往来,以飞快的速度互相追逐攻击,导弹不时从机翼下飞射而出,机炮喷吐着红色的火焰,发动机的轰鸣声、导弹的吼叫声、飞机的爆炸声混杂在一起,空中乱成一团,无法辨认谁在攻击谁。

  南巴联合空军在战场前便依据预警飞机提供的信息,兵分两路,一路迎战米格战机,一路绕过米格拦截,扑向米格机群身后的苏七战机。

  苏—7是前苏空军冷战年代最早的大量使用的战术攻击机,有“装配匠”的绰号,如果投弃炸弹后可当作战斗机进行有限的空战。该机不足之处是挂弹量偏低,航程太短,对跑道要求高,不适应土质机场使用,限制了作战使用。

  也就是说,苏—7不是空优战机,只能进行有限的空战,根本不是鹞式战斗机的对手。但印空军的指挥中心并不了解前线的情况,敌机拦截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并未给苏—7机群下达撤退的命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