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一章:有的放矢(2)_江山志远:杨志远飙升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通心有所属了?我看悬。”

  杨志远说:“赵书记和汤省长只怕有所不知,李硕老先生虽然祖籍浙江,但老先生却与会通有过一段不解之缘。他对榆江不感兴趣,未必就不会不对会通感兴趣。”

  赵洪福和汤治烨‘咦’了一声,说:“有这等事,这我们还真不知道,说来听听。”

  杨志远说会通十八总老街上有一座浙商会馆,书记省长可能都有听说,但书记省长有所不知的是,这座会馆为李硕老先生的祖上于清时购入,属李家产业。李硕先生就是于浙商会馆出生的,直到十五六岁才随父回到了浙江,于解放前去了香港。

  汤治烨说:“竟然有这等事,老先生口风可真够紧的,前年见面,只是随便地问了问会通的情况,对自己在会通生活过的经历,竟然只字未提。时隔这么多年,杨志远你是怎么知道的?”

  杨志远是怎么知道的?杨志远有心将十八总老街加以改造,那些天一有时间就带着史志办的工作人员到十八总老街转,和街上的老人攀谈,浙商会馆解放前是谁的产业啦?江西会馆当年都住着谁啦?当年的生意到底有多大了?这一问,还真的有所收获,老人说十八总码头曾有“小汉口”之称,地处数水入西临江之三角洲地带,水路畅通,帆影不绝,曾为南方四大米市之一,又是省内淮盐主要经销口岸之一,商贾云集,市场活跃,为南方第一繁荣集镇,当年上海浙江一带的客商很多,这个浙商会馆就是一个李姓浙江人所有,听说这李家人解放前逃到香港去了,发了大财了。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以前李家小儿子就是在浙商会所出生的。

  杨志远喜不自禁,他要找的就是这个,十八总老街要改造,市财政承担不起,只能想方设法筹资,大财团最好,人家有钱,但如赵洪福书记所言,越是大财团,越是财大气粗,每到一省肯定都是座上宾,许条件给优惠,岂会在意一个会通,何况十八总老街改造还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项目,人家更是不会放在眼里。情况如此,怎么办,只能打感情牌,老街当年盛极一时,商贾云集,值得挖掘。杨志远之所以把史志办的主任、研究员带在身边,就在于此。老人们提起某人,杨志远就让史志办的工作人员一一记录,查古籍找资料,其人是否健在?后人都在何处?香港澳门?美国?台湾?一一落实,登记在册,以备市长有用。

  浙商会馆的李家那时就财大气粗,现在只怕就更不得了?岂能放过,得查实清楚!这一查,还真是,这个李家现在在香港赫赫有名,李家兄弟两人在富豪榜上年年有名。尤其是李硕这一支,枝繁叶茂,子孙满堂,儿女都有成就,大有赶超父辈之势,很是了得。只是让史志办的研究员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