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七章:大器必成(2)_江山志远:杨志远飙升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怎么样?

  向晚成实话实说,说,周书记,虽说都是泥腿子干部,但跟人家相比感觉差距还是蛮大。尤其是跟经济发达地区的县委书记相比,执政思路、经济观念差距更大。

  周至诚呵呵一笑,说,就凭你这认知,就说明你这次去中央党校学习没白去。怎么样,回来了,有什么想法?

  向晚成知道周至诚书记既然找自己谈话,肯定不是为了听他几句虚言。他说,周书记,如果可以,我还想回县里工作。

  周至诚哈哈一笑,说,晚成同志,你怎么还是这般小农意识,还守着你那一亩三分地不放手,你得把眼光放长远一点。谁都知道,你从中央党校学习回来,按惯例是要进一步的。还在原地踏步,那别人还以为你犯了什么错误。

  杨志远一听,就知道周至诚书记只怕早就有了考虑。果然,周至诚一笑,说,晚成同志,你得有个准备,新营你是回不去了。你这样的同志,农业经济已经很在行了,但你也不能老盯着农村那一块,现在本省的工业兴省的战略刚刚起步,需要一大批复合型人才,你回去,多看看工业发展和市场经济方面的书,看能不能对本省的兴省之策发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杨志远心里嘀咕,周至诚书记这是要干嘛,给向晚成布置毕业论文啊,这篇论文,可供向晚成自由发挥的范畴很大,向晚成天马行空也好,小心谨慎也罢,就看向晚成怎么去想。就像上次一样,这篇论文,通过了有奖,奖什么,自然是给一个供其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

  周至诚笑,说,晚成同志,我看了你的履历,也不过是四十四五,年纪也还不算太大,还大可以干一番事业。古人曰‘大器晚成’,但我们共产党人讲究的就是‘大器必成’,但凡大器,经过磨砺,必定可以成就事业。

  杨志远把向晚成送到门口,有舒小雨在,杨志远自然不好多说什么,杨志远和向晚成握手,说,向书记,多多辛苦!

  向晚成笑,说,必须的。

  挥手告别。彼此心知肚明。

  半月后,省委常委会讨论通过了向晚成的任命:任命向晚成同志为合海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杨志远开始还以为周至诚书记会让向晚成回林原市去,没想到,周至诚书记竟然把向晚成选调到经济大市去任常务副市长,真是运筹帷幄。

  这次本省换届,各地市都进行了大换血,省委的这次用人之道,其实归纳起来,不外乎六个字:能者上、庸者下。也因此榆江、合海两市得以被本省人称之为本省市级领导的‘黄埔军校’,为何,因为榆江、合海的副市长们,都被省委派到各市成了掌管一市之经济的市长。省委的目的明确,这是要改变思想,给本省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地市注入新鲜血液。

  向晚成去上任那天,杨志远想起了一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向晚成如果当初惦记着某个市主管农业的副市长,那么这次换届,向晚成就只能是个副市长,连常委都进不了。向晚成当初去中央党校学习,谁都不会料到马少强会东窗事发,本省政坛因此经受了一次强地震,周至诚书记这次没搞什么法不责众,但凡违反了党纪国法之人,一律彻查到底,毫不手软。经此地震,纯洁了本省的干部队伍,党风廉政建设都有了加强,但本省干部一时也有些青黄不接。

  向晚成回来的正当时,合海是本省与省城榆江比肩的经济强市,其常务副市长几乎就等同于普天这类农业市的市长,分量很重。

  杨志远想起周至诚书记的那句‘大器必成’。向晚成能遇见周至诚这样的省委书记是向晚成的幸运。而本省能有周至诚这样的人主政,则是本省人的福气。(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