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55章 慈善和教育_重生在70年代女穿男gl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建学校?想不到小小年纪就有这份胸怀,让我等惭愧呀。不知道方不方便合作?”

  张兴明回过头,原来是自己发呆这一小会儿霍十四和六叔说了些什么,六叔正非常有兴趣的看着他。老爷子少年流离青年颠簸中年才算事业有成,等到他叱咤一方的时候国内又开始乱了起来。终于云开雾散四海升平他年纪也大了,折腾不起了。

  82年包王爷到内地寻求造船合作的时候,提出捐一千万用来建几栋以自己父亲名字命名的楼宇,当时国内没人敢接钱,我们是共产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怎么能接爱资本家的捐赠?还要用他的名字来命名?

  后来还是平公说了话:为什么不能?发展建设需要所有中国人出力。人家出了钱,留个名字也是一种纪念嘛。安排给找个好位置并亲笔给题了牌匾,这就是京城团结湖兆龙饭店。

  六叔知道这件事以后就很激动,于是,就有了今天祖国大地上随处可见的逸夫楼。

  张兴明冲六叔点了点头说:“六叔要是看得起我肯定是高兴还来不及。不过目前来讲我们希望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贫困落后地区的小学系统完善上,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个状况可能都不会改变,小学是教育的基础嘛。

  国内改革开放十年,虽然各行各业都有了巨大的发展,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了,但是必竟积贫已久,还有广大的地区没有脱离贫困线,还有太多的孩子上不了学上不起学,小学就是一道门槛。

  而且建设一所新学校也不是选块地盖栋楼这么简单,当地的整个教育体系都得考虑到位,师资要求以及后续的保障问题这些。说实话我们的速度很慢,但是没有办法。”

  六叔点了点头,说:“这个道理是对的,我们也懂,但是我们必竟没有办法长期呆在内地,而且目前就国内高等教育来说,各个方面和国际上也是有着巨大差距的,想缩短这个差距不是几个人或者几代人就能搞得好,只是尽一份心力吧。

  我比较喜欢建宿舍楼和图书馆,知道为什么吗?住都住不好还谈什么学习?没有大量的书籍靠什么学习?咱们封闭的太久啦,得让孩子们把眼界打开,多看看外面,这样才能激起斗志。中国人不比洋人差的,而是会强。

  你说的对,事总要一点一点做的,现在我建宿舍和图书馆,十四培训各方面的管理人才,搞体育,包王爷支持医疗和科技,李先生直接办大学,大家都在努力,总会好的。”

  其实内中的含义肯定是不同的,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话不能那么说。

  六叔建宿舍和图书馆求的是德,就是单纯的捐建,留个名字罢了,是真的不求回报的。

  霍十四搞人才教育培训支援体育事业求的是未来,是真的心疼这个国家想办法帮助她。

  包王爷投医疗和科技求的是换,他是搞海运的,和外国人打交道最多,需要背后有所支撑。

  李先生办大学求的是名利,名是扬名,利是搜集人才为他所用,最现实。

  港岛商人在内地搞慈善首重教育和医疗,这也确实是那个时候国内的最短板,但没有几个人会搞基础教育。然而基础教育才真的是慈善,是不得名不得利的实实在在的慈善。想得也得不到。

  因为小学搞的再好也出不了名,影响太小,小学获得的社会资源是最少的,小学教师的工资也是最低的。一个学生记忆里最深刻的也只是他的大学,或者涉及到高中而已,因为那个时候他们已经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维。

  可是没人想过,没有小学哪里来的大学?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