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09章 把中国拽进战争?_1901铁血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匈帝国的眼中,普热梅希尔要塞,堪与列日要塞相提并论。普热梅希尔位于后世波兰境内,不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属于奥匈帝国的领土。

  普热梅希尔在奥匈帝国时期,是一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边境城市,它不但扼守着经巴尔喀阡山通往匈牙利的大门,而且还是连接普热梅希尔、克拉科夫和利沃夫等地的铁路枢纽。

  也正因为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每当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关系紧张的时候,这里也会成为首当其冲受到威胁的地方。

  为了应对这个局面,从1854年开始,奥匈帝国开始在普热梅希尔修建军事要塞,以便作为同俄罗斯交战的前哨阵地。

  在奥匈帝国苦心经营之下,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普热梅希尔要塞已经成为了由多个堡垒组成的堡垒群,完全可以抵御俄罗斯军队可能发起的进攻。

  普热梅希尔要塞共拥有33个大型堡垒和4个炮兵阵地,它们无一例外都是用混凝土和钢板加固过,墙壁厚度高达米。

  俄军标准的毫米师属火炮对此根本无能为力。在堡垒内部,无线电、电话、电梯和排气扇等设施十分完备。

  开战以后,奥匈帝国对于普热梅希尔要塞的防御设施还是感到不放心,又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要塞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固和扩建,包括架设了长达几百公里的钢丝网。

  俄军在加利西亚战役中,成功击败了奥匈帝国军队,然后长驱直入奥匈帝国边境150公里,多座奥匈帝国城镇和要塞被攻占,然后包围了普热梅希尔要塞。

  进攻要塞的是沙俄第三集团军,以及第八集团军的一部分,指挥官分别是拉得科·德米特里耶夫中将,和阿列克谢·布鲁西洛夫上将,一共25万人。

  要塞指挥官赫尔曼·库斯马内克·冯·布尔诺斯登中将,麾下有15万人。

  进攻普热梅希尔要塞的俄军,完全忘记了旅顺战役的经验教训,蜂拥而上的俄军士兵,无遮无挡的出现在奥匈军队现代化的火力面前,被成片撂倒。

  这一切简直是十年在旅顺的翻版,只不过是俄军从防守的一方变成了进攻的一方,或者换句话说,俄军并没有吸收旅顺防御战的经验,而是重蹈了日本人当年的覆辙。

  结果仅仅三天时间,缺乏火炮掩护的俄军死亡就达到两万余人,总的伤亡更是超过四万人。相比之下,普热梅希尔要塞守卫部队的损失轻微,只丢了几处无足轻重的次要阵地。

  最后,损失惨重的俄军终于挺不住了,他们主动撤退,解除了对普热梅希尔要塞的围困。

  这算是奥匈帝国取得的唯一胜利。

  ……

  林重喜欢打巧仗,喜欢在打仗的时候占便宜,不愿意硬碰硬地让部下去做无意义的牺牲,就像忠义军旁观日俄战争,然后在最后关头、日军最虚弱的时候介入,捡了一个天大的便宜。

  一战他也是这么打算的。隔岸观火,待交战各方将血流尽,将国力耗尽,中国再从容进场,以战争仲裁者的身份获取最大利益。

  但便宜也不是那么好捡的,德国远东舰队与英法远东舰队的一次战斗,差点把中国拽进战争。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