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7章 一战之前(一)_1901铁血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但基本矛盾有三对,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

  法德矛盾十分尖锐。

  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失去了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国内各个阶层一致要求报仇雪恨,而德国要摁着,防止法国东山再起。

  沙俄与奥匈帝国的矛盾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

  多年来,沙俄帝国打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巴尔干半岛上南方斯拉夫人的居住地区进行扩张,地处中欧的奥匈帝国也在向巴尔干半岛西北部扩张,由此产生激烈矛盾。

  德国与英国在殖民地问题上冲突的加剧,导致英德矛盾开始激化,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1882年,德、奥、意三国签署了“同盟条约”,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1892年,法国和沙俄达成了军事协议,1904年和1907年,英国与两国分别签署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三国协约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加速了双方扩军备战和争夺战略要地的步伐。巴尔干半岛和地中海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从1905—1913年,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制造了一系列国际危机,甚至引起局部战争。

  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1912年10月8日,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门的内哥罗四国组成“巴尔干同盟”,对奥斯曼土耳其宣战,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

  1913年6月29日塞尔维亚、希腊、门的内哥罗、罗马尼亚对奥斯曼土耳其宣战,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

  到1914年,同盟国一方有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保加利亚王国。

  协约国一方有英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国、塞尔维亚、比利时、罗马尼亚和希腊。

  跳反的意大利,不值一提。

  主要国家间,围绕着世界霸权和殖民地,斗争矛盾已经酝酿了二十年,当政治、外交、经贸等手段都不能解决问题时,最后,只剩下战争这一个选项了。

  在曾经的历史上,中国不值一提,既没人在意,自己也根本没有资格参与这样的游戏,后来派劳工去挖战壕,算是参与了一把,但作为获胜的一方,依然只有被人欺负的份。

  这一世可不同,民国成立的八年时间,整个中国在澎湃而疯狂的复兴浪潮中高歌猛进,获得日本和印尼等殖民地后,国力更加以旺盛的激情向前狂飙。

  1914年的中国,是亚洲最强大的国家,综合国力排在全球六七位,而且,因为四年前神奇而迅速地击败日本、英国,令世界瞩目。

  中国已经是影响世界局势走向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于是,同盟国与协约国都纷纷来拉拢。

  “我们加入同盟国一方,赢了能得到什么?加入协约国一方,赢了能得到什么?要么就是中立、观战。”

  五月中旬,总统办公室内,参议院议长章太炎、众议院议长杨度、内阁总理徐世昌、外长唐绍仪,与林重五人坐在一起讨论政事。

  国会需要了解中国对外政策,林重便召集了这次的小范围会议。

  林重继续道,“作为亚洲强国,列强还在我们国家有租界,沙俄依然侵占我国领土将近二百万平方公里,这是绝不能容忍的。”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