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6章 他们需要我们的保护_1901铁血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里是他事业的.asxs.,朝鲜人尊称他为“袁司马”时候,他才二十多岁,后来被朝鲜人称为“太上皇”,也才三十出头。

  袁世凯 13岁时,袁世凯曾制联“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这寥寥数字,充分体现了袁世凯的雄心。

  19岁时,因为淮军将领吴长庆,与袁世凯的养父袁保庆“订兄弟之好”  ,所以袁世凯投奔吴长庆,加入了军队。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军乱,朝鲜王妃闵妃一党与大院君有隙,请求清廷出兵平乱,袁世凯跟随吴长庆的部队东渡朝鲜。

  当时,袁世凯率领一支清军配合行动,杀死了几十名兵变参与者。战斗中,袁世凯一路放枪,带头冲在最前面,他的坚毅勇敢感染了部下,兵变很快得以平定。

  之后,23岁的袁世凯,以帮办朝鲜军务身份驻藩属国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开启了练兵的先河。

  1884年,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士发动甲申政变,试图推翻“事大党”把持的政权,驻朝日军亦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

  这件事粉碎了日本趁中法战争之际谋取朝鲜的企图,推迟了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袁世凯因此受到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的重视。

  后来几番起伏,因为李鸿章的力挺,清廷授袁世凯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左右朝鲜政局,俨然朝鲜的太上皇。

  袁世凯在朝鲜期间的任务是,强化清朝和朝鲜的宗藩关系,防止朝鲜独立自主的倾向,和日俄等国的窥伺。

  由此,袁世凯不可避免地在干涉朝鲜内政,甚至不止一次策划废黜朝鲜国王李熙。他干涉朝鲜内政的做法引起了朝鲜国王和一些大臣的不满,清廷中也不断有人弹劾他。

  但李鸿章力排众议,不仅让袁世凯继续留朝任职,并于1890年2月给袁世凯写了“血性忠诚,才识英敏,力持大局,独为其难”的评语。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随后日军迅速出动朝鲜,挑起战争。甲午战争爆发后,袁世凯在前线负责后勤。

  邀请自己参加对日谈判,这很好,还记着自己的功劳,林重这活土匪越来越有人情味了。

  袁世凯走进会议室时候,李经方、罗丰禄、伍廷芳、马建忠、卢永铭、罗庚龄等人已经在座了。

  这几天,诸人心情激荡而兴奋,当年的屈辱深深地烙在每个人的心底,中国大胜日本,他们比普通中国人更加高兴。

  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已经离开了外交部门,居然还有坐在谈判桌前、洗刷耻辱的机会,这件事让众人对总统充满了感激之心。

  见袁世凯进来,大家起立招呼,一会儿,林重、徐世昌、蔡锷和唐绍仪进来了。

  寒暄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