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2章 打胜仗都打够了_1901铁血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日,林重与萨镇冰、冯国璋详谈了即将接管台湾、澎湖以及琉球等事务后,离开福州,北上回京。

  8月1日,中国西疆省、乌石山阵地。英军上百辆战车在远处列阵,即将对中国阵地发动冲锋。

  中方防御阵地内,工兵依然在搭建各种掩体,步兵已经在野战工事内,布置了轻重火力点,辎重兵按照操典,往预定位置分发弹药。

  炮兵将火炮全部拖曳到预定位置,十门120毫米重炮,二十门105毫米野战炮,以及诸多迫击炮、山炮都按照远近,放列下架、开挖助退沟、在架尾垫上减震捆柴。

  破甲弹备置在一旁。

  王世珍在后方,举着望远镜观看英军动静,过去二十天的战斗,让他叹为观止,第一次知道英国人是这样打仗的。

  王士珍生于1861年8月19日,字聘卿,号冠儒,直隶正定人。9岁时入私塾攻读诗书,由于聪明好学,在王士珍15岁时,被正定镇台叶志超看中,收在属下当勤务兵。17岁时考入正定镇总兵学兵队,旋即随叶志超调驻山海关。

  光绪十一年(1885年),王世珍入天津武备学堂,在炮兵科学习3年,毕业后回山海关任炮队教习。他采用西法教学,学以致用,博得上司的称赞。

  之后,王世珍赴朝作战,又跟随袁世凯小站练兵,因为文武兼备,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被称为“北洋三杰”。王士珍被推为“三杰之冠”、“北洋之龙”。

  袁世凯对王士珍非常欣赏,凡重要军事问题,必咨询士珍而后行,问:“聘卿核否?”

  当人问及,袁世凯必称,“聘卿乃北洋第一军事人才也。”就是这样杰出的人物,也被道格拉斯黑格的用兵惊叹,感慨自己见识浅薄。

  这种惊叹简直可以用好笑来形容,因为对面的黑格将军二十天来,只用一招人海战术推进,据王世珍估计,英军方面战死的人数应该在五万到七万之间。

  打仗没有难倒王世珍,盛夏季节,尸体问题倒是困扰了王世珍很久,怕瘟疫爆发,中方不得不每天焚烧英方士兵的尸体。当然,这里边印度人占大多数,英国人真是不拿印度人当人呢。

  8月1日的进攻开始了,从十天前,英军开始使用战车,这已经是英军第三次使用战车进攻了,上百辆战车,也是英军规模最大的一次。

  但中国炮兵非常轻松,因为英军的战车使用非常呆板,而己方的破甲弹却非常厉害,指挥炮击的是李二栓少将,他终于克服了高原反应,来到了印度。

  忠义军最早的炮兵教官,就是郝大炮和李二栓,李二栓的操炮技术,天赋、实践,加上军校正经的教育,已经成为国防军第一人了。

  英军在黑格一声令下,进攻了,战车在前,步兵在后。中国普通士兵都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英军炮击,然后战车被打成废铁。

  然后那些傻乎乎的步兵冲锋,倒在己方阵地前,然后英军撤退,自己等人帮助处理尸体,他娘的,打胜仗都打够了,因为过程太过乏味,尸体的味道也太难闻。

  黑格每天都重复这样的程序,让澳大利亚军事指挥官约翰·莫纳什,和加拿大指挥官立克斯非常不满。

  三万澳大利亚士兵已经损失一万八,两万加拿大士兵已经损失一万四,二人抗议无数次,但黑格执意这样进攻,死牛顶墙就是不改。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