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8章 海军(一)_1901铁血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加了这次著名的海战。

  海战中,由于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负伤,旗舰“定远”号上的信号装置也被日军炮火摧毁,北洋海军失去了指挥,阵形很快被日舰冲散,各舰陷入了被日舰分割包围的危险境地。

  经过数小时的恶战,北洋海军的“超勇”、“扬威”、“致远”和“经远”四艘巡洋舰先后被击沉,“济远”、“广甲”两艘受伤逃跑。继续坚持战斗的“靖远”等舰,仍是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指挥,形势变得越来越不利。

  一直在协助指挥“靖远”舰作战的刘冠雄,见形势危急,立即向管带叶祖圭建议说:“定远舰一定是受伤无法指挥了,现在情况紧急,应该立即由我舰代替指挥,集合各舰。否则,我军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叶祖圭大胆地接受了刘冠雄的建议,毅然下令在“靖远”舰上升起令旗,担负起指挥舰队行动的重任。

  “靖远”舰向星散的各舰发出集合的信号,在附近的“来远”、“平远”、“广远”三艘巡洋舰和两艘炮舰及四艘鱼雷艇,见“靖远”舰升旗集队,都纷纷赶来会合。各舰在“靖远”舰的指挥下,又重新列队迎敌。

  此时,已是强弩之末的日本舰队见北洋海军声势复振,感到形势对己不利,加之天色渐黑,害怕遭到北洋海军鱼雷艇的攻击,于是全速撤离。“靖远”舰指挥各舰尾追数里,因速力不敌日舰,无法追及,返航回旅顺。

  黄海海战中,“靖远”舰的表现十分英勇,虽然中弹一百余发,船舱进水,官兵伤亡数十人,但仍然坚持战斗到海战结束,并重创日军“比睿”号巡洋舰,迫使其退出战斗。

  刘冠雄作为舰长最主要的助手,自然功不可没。特别是,他在关键时刻建议由“靖远”舰升旗集队,使北洋海军最终转危为安,更是厥功甚伟。

  黄海海战后,刘冠雄又随舰参加了威海海战。在这次海战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靖远”舰也被日军炮火击沉。

  甲午战争结束后,劫后余生的绝大多数北洋海军军官都因战败获咎,被清政府革职遣返。刘冠雄却十分幸运,战后不久便被派往德国,执行接舰任务。

  战争期间,北洋海军在德国的伏尔坚厂订购了一艘八百五十吨的新型驱逐舰,命名为“飞鹰”号。战争结束后几个月,清政府决定派刘冠雄等接舰官兵乘坐德国公司的“拜晏”号轮船,从上海出发,经过五十天的航行,达到德国。

  刘冠雄接带“飞鹰”号回国后,出任该舰管带。

  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日军进攻沙俄占领的旅顺口。清廷无力制止发生在本国领土上的这场战争,只得宣布“中立”。4月23日,刘冠雄奉命率“海天”舰从烟台出发,赶赴江阴装运军火,以济辽西“中立”之

  请收藏:https://m.aikan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